五月同州奏牡丹一枝开三花
上圣德风驰率土,左冯嘉气袭鸿英。
疏丛一干迎春茂,繁艶三房表瑞呈。
承献珍图昭美应,考祥花品见维祯。
帝宸钦翼崇昭报,荐玉燔柴极至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伟大的皇帝德行如同疾风扫过整个国家,他左手边的人们的美好气质传承自英雄们。
稀疏的花簇中有一枝迎接着春天的到来,繁茂的花朵显示出吉祥和繁荣的景象。
这幅珍贵的画作彰显了美好的景象,考查了各种花卉的品质,让我们看到了最美好的预兆。
皇帝对这一切感到敬畏并尊崇着它们的荣耀,他献上玉石,点燃木柴,表达了他最真诚的敬意。
去完善
释义
1. 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
2. 上圣:皇帝的美称。
3. 德风驰率土:形容皇帝的恩德如风般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
4. 左冯:指同州的位置,位于古都长安的左侧。
5. 嘉气:吉祥之气。
6. 鸿英:这里指牡丹。
7. 疏丛:稀疏的丛枝。
8. 一干:一根茎干。
9. 迎春茂:春天的牡丹生长茂盛。
10. 三房:指牡丹的三朵花。
11. 瑞呈:呈现祥瑞之气。
12. 珍图:珍贵的图画。
13. 考祥:考察并显出美好的景象。
14. 花品:花的品种。
15. 维祯:彰显福祉。
16. 帝宸: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整个皇宫。
17. 钦翼:恭敬地仰望。
18. 崇昭报:崇尚表彰。
19. 荐玉:献上玉器。
20. 燔柴:焚烧柴火。
21. 极至诚:表达最诚挚的心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的盛开为主题,寓含着皇帝圣德的广泛影响和民间祥和的景象。首联写皇帝的仁德如同春风一样吹遍全国,而左冯(地名)的祥瑞之气则如同鸿英之羽翼。颔联描绘了牡丹在春天里枝叶繁茂,繁花似锦的姿态,这与皇帝圣德密切相关。颈联表达了通过欣赏这珍奇的牡丹图画,可以感受到天地的美好与吉祥。尾联则表现出皇帝对这一景象的敬意,以及他为此献上至诚的心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月同州奏牡丹一枝开三花》是北宋著名文人夏竦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38年,正值宋仁宗景祐年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文人士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汉族,浙江杭州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就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他曾历任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官至宰辅。在仁宗朝时,他与范仲淹、欧阳修等共同提倡古文运动,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期,由于宋仁宗的宽容和重用,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形成了著名的“庆历新政”。夏竦虽然身为宰辅,但并未参与这一改革,而是选择了保持中庸之道,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他的诗才横溢,题材广泛,尤其擅长咏物诗,这首《五月同州奏牡丹一枝开三花》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