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时宫词各一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四时宫词各一首 其三
凉夜谁同玉簟眠,湘波冷浸一枝莲。 君王不学中秋月,处处分身处处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棐(1209-1264),字忱父,号竹屋,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天台,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 许棐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朋友,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往来。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并不热衷于官场生涯,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凉爽的夜晚,有谁与我共享玉席安眠?一江波涛冷冷地浸染着莲花的一枝。 您这位君主并没有学习中秋时的明月,而是像月亮那样,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把团圆带到每一个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凉夜":指天气微凉的夜晚。 2. "谁同玉簟眠":这里的"谁"是疑问代词,指的是某个人;"玉簟"是指玉石制作的凉席。 3. "湘波":湘水之波,这里用以比喻莲花的美丽姿态。 4. "浸":被水淹没或渗透的意思。 5. "君王立学中秋月":这个句子是在用中秋的明月来比喻皇权。 6. "处处分身":形容皇帝的权力无远弗届,可以无处不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描绘了宫廷生活。诗人以中秋节的月亮为喻,暗示君王的冷漠和不公正。在这首诗中,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凉夜”、“湘波”等寒冷的形象来衬托出诗中的主人公——“君王”。同时,又以中秋的明月为对照,揭示了君王自私和冷酷的一面。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宫廷生活中的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形象地展示了皇帝的虚伪和无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时宫词各一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许棐所作的一组诗,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描述了秋天时皇宫内的景象。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约公元1250年左右)。 在南宋晚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对外敌入侵束手无策,对内则矛盾重重。许棐身为一名文人,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和不安。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诗篇,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许棐描绘了秋天时皇宫内的景象:落叶满地、秋风萧瑟,皇宫里的树木叶子已经凋落,显得有些荒凉。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南宋末年内忧外患局面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