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鹤山
初眠宫柳未成阴,马上聊为拥鼻吟。
远宦情怀消壮志,好花时节负归心。
别离长恨人南北,会合休辞酒浅深。
欲把春愁闲抖擞,乱山高处一登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柳树枝条稀疏,尚未浓密如荫。我在马上短暂驻足,即兴歌唱抒发感慨。
远离家乡担任官职让我失去昔日的壮志豪情,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却无法实现回乡的愿望。
离别时总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何时能再相见;相聚时要尽情畅饮,不必顾忌酒量多少。
我想将春天的忧愁抛开,登上高高的山巅,俯瞰这美丽的山水风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白鹤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此处是古代官员途经的地方。
2. 初眠宫柳未成阴:这句写春天柳树刚刚发芽,还没有形成树荫。
3. 马上聊为拥鼻吟:这句指在马背上即兴作诗,抒发情感。
4. 远宦情怀:离家在外做官的心情。
5. 消壮志:消磨了远大志向。
6. 好花时节:指春天花开的时候。
7. 负归心:辜负了回家的愿望。
8. 别离长恨人南北:这句意思是长久离别让人产生怨恨,就像分隔两地的人一样。
9. 会合休辞酒浅深:这句指聚会时不要推辞喝酒的深浅。
10. 欲把春愁闲抖擞:这句指想要摆脱春天的忧愁。
11. 乱山高处一登临:这句指登上群山之巅,俯瞰群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游白鹤山》描绘了诗人在游历白鹤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远离家乡、未能归乡的无奈以及对春光的留恋之情。首联以柳树尚未成荫的场景开篇,暗示出游历的季节尚早;颔联则通过描述诗人感慨壮志难酬、辜负美好时光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颈联中,诗人借离别之恨和聚会之乐,传达出人生无常、珍惜当下的感慨;尾联则以登山临眺的姿态,表现出诗人试图排解心中的忧愁,并以此作结,留下无穷的余韵。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白鹤山》是宋代诗人张公庠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代,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公庠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在官场上任职多年,对于国家治理和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了解。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官职,开始了自己的游历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走访了许多名山大川,体验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游白鹤山》这首诗正是张公庠在这段游历生活中创作的。他在游览白鹤山的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白鹤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