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山堂后小桃著花颇有幽态

标题包含
道山堂后小桃著花颇有幽态
春阳入花骨,疏叶皆昌丰。 蓬山足松桧,不作倚市容。 小桃三四花,擢秀冰雪中。 頩颜澹无言,绰有林下风。 无人对清赏,似笑华髪翁。 老来懒寻芳,挂杖无青铜。 不知春色深,但怪风日融。 颇闻西郊路,欲作朝霞烘。 何须逐流水,有马如游龙。 骑驴哦新句,醒醉同一空。 当年玄都观,葵麦栖残红。 却顾此幽绝,萧然对繁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俱(1078年-1144年),字致道,号北山,浙江衢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 程俱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哲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阳光照进花朵,稀疏的树叶展现出勃勃生机。山上的松树和桧树郁郁葱葱,并不依赖城市的美景。春天的小桃树开出三四朵花,在冰雪中显得格外清秀。它们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别有一番风度。没有人在欣赏这美景,好像在嘲笑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 人老了就懒得去寻花问柳,手里拿着拐杖,也没有那青铜器。不知道春天的深度,只觉得春风拂面、阳光温暖。听说西边的路上,像朝霞一样美丽。何必要追逐流水,有马匹就像游动的龙。骑着毛驴吟唱新的诗句,酒后的清醒和沉醉都是同样的空虚。回想起当年的玄都观,向日葵和麦穗上都还残留着红色。回头看看这里的幽静之美,萧瑟地面对繁华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春阳:春天的阳光。 2. 花骨:花的枝干。 3. 疏叶:稀疏的树叶。 4. 昌丰:茂盛丰富。 5. 蓬山:指神话中的蓬莱山。 6. 松桧:松树和桧树。 7. 倚市:靠近市场。 8. 小桃:桃树的花朵。 9. 擢秀:挺拔的花卉。 10. 冰雪:比喻洁白纯净。 11. 頩颜:红润的脸色。 12. 澹无言:安静沉默的样子。 13. 绰有:富有。 14. 林下风:隐逸的风度。 15. 清赏:欣赏美景。 16. 华髪翁:头发花白的老人。 17. 挂杖:拄着拐杖。 18. 无青铜:没有价值。 19. 风日融:风和日丽。 20. 西郊:城市的西部郊区。 21. 朝霞烘:形容春天早晨的阳光。 22. 逐流水:跟随流水行走。 23. 马如游龙:形容马匹奔跑的速度很快。 24. 骑驴:骑着毛驴。 25. 哦新句:吟咏新的诗句。 26. 醒醉:清醒与醉态。 27. 玄都观:道教庙宇。 28. 葵麦:向日葵和麦子。 29. 残红:凋谢的花朵。 30. 萧然:冷落的样子。 31. 繁秾:繁多茂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致和诗人心情的诗。首先,作者以“春阳入花骨”起笔,描绘了春天的阳光洒在小桃树上的景象,接着用“疏叶皆昌丰”表现了小桃树的枝叶繁茂。接下来,诗人在“蓬山足松桧,不作倚市容”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并借用了"小桃三四花,擢秀冰雪中"的形象描绘,将桃花与冰雪对比,表现出其傲霜斗雪的坚韧品质。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无人对清赏,似笑华髪翁"表达自己的孤独感,他以“老来懒寻芳,挂杖无青铜”进一步表达了年华老去、无法像年轻人一样享受春光的无奈。而接下来的"不知春色深,但怪风日融"则表达出自己对于春色渐深、天气日渐温暖的感慨。 紧接着,诗人提到了“西郊路”和“朝霞烘”的景象,这让他产生了"何须逐流水,有马如游龙"的想法,即想要放弃世俗的追求,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人以“骑驴哦新句,醒醉同一空”形象地描绘出自己的这种心态,并将之与过去的自己进行对比。结尾的"当年玄都观,葵麦栖残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而"却顾此幽绝,萧然对繁秾"则是他现在心境的表达。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心境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道山堂后小桃著花颇有幽态》出自宋代诗人程俱之手。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96年至1104年之间,正值北宋末年,社会政治环境较为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当时的背景下,程俱因个人才能而受到重用,但同时也卷入了当时复杂的官场斗争。他虽有报国之志,却难展其才。这种矛盾和无奈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道山堂后小桃著花”这一诗句,既表现了桃花盛开的自然美景,又寓含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北宋末年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皇帝昏庸无能,官僚腐败严重,政治斗争激烈,民生疾苦颇多。程俱作为一位有抱负、有才干的文人,面对这样的现实深感痛心。他在诗中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