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恶潮翻海真龙泣,未央庭露秋蓬湿。
崧云无意招不来,旌旗日月随山入。
茅屋主人长卧揖,盛气虬髯横槊立。
汉陵白骨生春光,半夜平怀听呼吸。
笔端隐语飞英略,潜拉秦原老鲵角。
天心不肯续金刀,渭桥水急妖星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汹涌的浪潮仿佛让真龙也落泪,未央宫前的露水和秋天的杂草都湿润了。山间的白云无心邀请不来,只有日月随着山脉一起进入。茅屋的主人长久地躺着作揖,却展现出一股强烈的气势和豪放的胡须。汉朝皇陵的白骨生出春天的希望,深夜里平静的心情倾听着生命的呼吸。笔尖下隐藏的语言描述了英勇的战略,暗中拉着秦原的老怪物的角。天意不愿意继续挥舞金刀,渭桥下的水流急促,妖怪之星陨落。
去完善
释义
1. 恶潮翻海真龙泣: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海洋景象,其中"恶潮翻海"指的是猛烈的潮水翻涌,"真龙泣"则是用龙的哭泣来形容海水的声音。
2. 未央庭露秋蓬湿:这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未央"是中国古代宫殿名称,这里代指皇家宫廷;"庭露"是指庭院中的露水;"秋蓬"是秋天枯萎的蓬草。
3. 崧云无意招不来:这句中,"崧云"指的是高耸的山峰上的云彩;"无意招不来"表示山峰的高大险峻难以接近。
4. 旌旗日月随山入:这句描绘了军队在山间行进的场景,"旌旗"是古代军队的旗帜;"日月"指代时间,表示军队在白天黑夜都持续行进。
5. 茅屋主人长卧揖:这句描述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场景,"茅屋"是指简陋的居所;"主人长卧"表示隐居者长期卧床休息;"揖"是一种古代的礼仪动作。
6. 盛气虬髯横槊立:这句描绘了英勇武将的形象,"盛气"形容威武的气概;"虬髯"是武士的面部装饰;"横槊立"表示手持长矛站立,展示威风。
7. 汉陵白骨生春光:这句感慨历史的沧桑变化,"汉陵"是指汉代皇帝的陵墓;"白骨生春光"寓意即使是在墓葬遗址上也能看到春天的生机。
8. 半夜平怀听呼吸:这句表示诗人在深夜平心静气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半夜"指深夜;"平怀"是平静的心情;"呼吸"这里指风声、雨声等自然声响。
9. 笔端隐语飞英略:这句赞美诗人运用笔墨描绘出战争的画面,"笔端"指写作;"隐语"是指含蓄的语言;"飞英略"是形容作品描绘战争的生动与气势。
10. 潜拉秦原老鲵角:这句是说诗人巧妙地将历史故事融入作品中,"潜拉"是暗中牵引的意思;"秦原"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老鲵角"是指故事中的角色。
11. 天心不肯续金刀:这句暗示历史无法更改,"天心"象征天意;"续金刀"是指续写历史的故事。
12. 渭桥水急妖星落:这句预示战争的结局,"渭桥"是古代的一座桥梁,位于陕西渭水之上;"水急"表示水流湍急;"妖星落"是指不祥的征兆出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新在描绘筹笔驿时所作的千古绝唱。诗中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既有对环境的细致描绘,又有对人世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恶潮翻海真龙泣,未央庭露秋蓬湿”,以恶潮翻海、真龙泣哭开篇,展现出磅礴的气势,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紧接着,诗人用“未央庭露”暗示出时间的流逝,并用“秋蓬湿”来形容人生的无常,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颔联“崧云无意招不来,旌旗日月随山入”,写的是远山的景象。诗人通过“无意招不来”和“旌旗日月随山入”等诗句,表现出自然界的壮美景色和无尽的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茅屋主人长卧揖,盛气虬髯横槊立”,描绘了茅屋主人的形象。诗人通过对茅屋主人“长卧揖”和“盛气虬髯横槊立”的描绘,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坚定的信念,使这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尾联“汉陵白骨生春光,半夜平怀听呼吸”,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诗人以汉陵的白骨为背景,指出历史的沧桑变化,并通过“生春光”来表现生命的顽强。而“半夜平怀听呼吸”则传达出诗人对于生命奥秘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笔触,将自然景观和历史兴衰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使得全诗充满了深沉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筹笔驿》是南宋诗人李新的作品,创作于12世纪下半叶。在这首诗中,李新以诸葛亮为主线,通过赞美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期待。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新正处于南宋的动荡时期。当时,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国内政局混乱,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李新对这样的现状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共同抵抗外侮,保卫家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新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忠诚、智慧和奉献的向往。他希望当时的官员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家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认为许多官员利欲熏心,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总的来说,《筹笔驿》这首诗歌反映了李新在南宋时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观察,以及他对于忠诚、智慧和奉献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