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云门道中晚步

标题包含
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犂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年-1146年),字似之,号筠西居士,又号无著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李弥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弥逊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树林和山脉交织着覆盖在东西方向,山路迂回曲折,让人难以分辨方向。 望着天边的游云追逐着落日,我的脚步则顺着流水来到前方的小溪旁。 看到烧荒后升起的一缕炊烟慢慢消失,春天的犁地刚刚播种,悠闲的牛儿躺在一旁。 独自一人沿着辋川的风景行走,仿佛置身于画中。偶然间,我遇见了那位醉醺醺的老人,用他的拐杖支撑着身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此处是作者途径之地。 2. 层林叠巘:层林,指层层叠叠的树林;叠巘,指重叠的山峰。这里用来形容云门一带的自然风光。 3. 东西:方向词,这里指从东到西。 4. 山转岗回:描述山路曲折,不断转换方向和地形。 5. 路更迷:表示路径更加迷惑不清。 6. 游云:漂浮不定的云彩。 7. 落日:即将落下的太阳。 8. 步随流水:随着流水的流动而行走。 9. 前溪:前面的溪流,这里指的是流向远方的小溪。 10. 樵归:指打柴的人结束工作回家。 11. 野烧:野外焚烧杂草产生的烟雾。 12. 孤烟:单独的烟雾,这里指野烧的烟雾。 13. 牛卧:耕牛在休息时卧下。 14. 春犂:春天的农田耕作。 15. 小麦低:小麦在地里生长的样子。 16. 独绕辋川图画里:这里化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表示自己独自走在辋川图画般的美景之中。 17. 辋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在此建有别墅,留下许多描绘辋川风光的诗篇。 18. 醉扶白叟杖青藜:意为喝醉了酒的老人,手拄青藜拐杖,这是作者对自己醉酒漫步的描绘。
去完善
赏析
《云门道中晚步》是南宋诗人李弥逊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在云门道中的晚步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联“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描述了诗人在山林间漫步时,被层林叠嶂的景色所吸引。诗人以“暗东西”和“路更迷”来形容山林的深远和道路的曲折,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颔联“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诗人将自己比作游云,追逐着夕阳的脚步;又如流水一般,奔赴向前方的溪流。这一联诗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颈联“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犂小麦低”,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樵夫归来,野外炊烟已尽;耕牛躺在春天犁过的小麦田里。这一联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尾联“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则表达了诗人对唐代诗人王维的敬仰之情。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辋川图画的意境之中,陶醉在美好的田园风光里。这一联诗既是对王维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心境的写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门道中晚步》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李弥逊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当时李弥逊被贬谪至浙江衢州。 李弥逊在南宋时期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等职,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为军器监丞。此后,他在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抒写个人情志和表现民间疾苦的诗篇。《云门道中晚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诗通过对云门道中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挫折后的无奈和哀伤。在这个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诗人以诗歌为武器,抨击时弊,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