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宗之对酌怀梁溪诸季时菊花犹未结蕊于药果中得茱萸泛酒有馈山果海鲜者多素所不识赋诗见意二首 其一
此身飘泊旅天涯,九日悽然客念家。
且把红醪尝紫蟹,何须白发对黄花。
药囊赖有茱萸实,茶铫频烦薄荷芽。
山果海鲜多不识,却须传与北人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独自一人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每逢重阳节倍感思念故乡。让我们品味美酒和美味的螃蟹,无需满头白发对着菊花感慨时光。幸亏还有茱萸这种药材,能够让我聊以自慰。不断地品尝着茶水和薄荷嫩芽。虽然我不认识多少山果海鲜,但这应该能让北方的朋友感到惊奇和羡慕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宗之:作者的朋友。
2. 梁溪:位于江苏无锡的河流。
3. 菊:此处指菊花。
4. 结蕊:开花。
5. 药果:一种果实,具有药用价值。
6. 茱萸:一种常绿灌木,果实红色或紫色,可作药用。
7. 泛酒:泡制酒类饮料。
8. 山果:产于山间的水果。
9. 海鲜:海产食物。
10. 素:平素,平时。
11. 不识:不认识,不熟悉。
12. 赋诗见意:通过写诗表达心意。
13. 其二:第二首诗。
14. 此身飘泊旅天涯:形容自己四处漂泊的境遇。
15.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16. 悽然:悲伤的样子。
17. 客念家:出门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18. 且把红醪尝紫蟹:暂且品尝美酒和螃蟹等美食。
19. 何须白发对黄花:何必要对着黄花感叹白发的出现。
20. 药囊:装药的袋子。
21. 赖有:幸亏有。
22. 实:果实。
23. 茶铫:煮茶的器具。
24. 频烦:频繁。
25. 薄荷芽:薄荷的嫩叶。
26. 却须:还需。
27. 传与北人誇:向北边的人炫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纲的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他在重阳节这天怀念家乡的心情。诗人以自己漂泊在外的遭遇为主线,通过对酒的品味、头发的苍白和菊花的描绘,展现了客居他乡的忧伤之情。诗中的“红醪”和“紫蟹”都是重阳节的习俗,象征着节日气氛和对家乡的思念。此外,“药囊”和“茶铫”则反映出诗人作为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而“山果海鲜多不识,却须传与北人誇”两句则传达了诗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公元1118年,此诗是李纲所作。当时李纲因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郁闷不已,辗转流离于各地,最后来到长安。在这段时间里,他参加科举失败,生活困顿,又逢重阳节来临,心中感到格外寂寥和哀伤。
这一时期的北宋王朝危机四伏,内有农民起义,外有金人侵略,国家动荡不安。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严重。李纲一心报国却遭遇重重阻力,因言辞激烈触犯权贵而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诗抒怀,以菊、茱萸、山果、海鲜等物象寄托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故友和家乡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的题记显示,在重阳佳节,他与朋友宗之共饮,怀念远在梁溪(今江苏无锡)的诸位兄弟。此时菊花尚未盛开,他们只好从药果中找到茱萸,用以制作酒。同时还收到了很多山果和海鲜,这些都是平时不太常见的食物。于是他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故乡的回忆,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