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海潮

标题包含
望海潮
垂杨深院,啼莺清昼,东风细绕檐牙。 野色乱春,娇云捧日,燕翻蝶舞交加。 温诏下天涯。 早画船飞楫,叠鼓鸣挝。 共挽旌幢,缓留丝竹醉韶华。 江都自古豪夸。 正迷楼坠絮,月观吹花。 玉扆眷深,金瓯望重,何人暗草黄麻。 归路接堤沙。 宴上林风月,紫阙烟霞。 凤检飞来,便将春色到朝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一止(1078年-1160年),字行简,号苕溪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刘一止在北宋末年考中进士,历任地方官吏。宋徽宗宣和年间,他因直言敢谏被贬谪。靖康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杨柳低垂的深院里,黄莺欢快地歌唱着,和煦的春风轻拂过屋檐。春天景色怡人,白云轻盈地簇拥着太阳,燕子翩翩起舞,蝴蝶穿梭其间。朝廷的温旨已下达至天涯海角。瞬间,华美的游船乘风破浪,鼓声悠扬。共同迎接圣上的到来,欣赏这美好的春光。 自古以来,江都便是繁华之地。人们沉浸在美丽的楼阁之中,赏月赏花的盛宴络绎不绝。皇恩浩荡,众望所归,不知谁将会荣登大宝。御驾回到皇宫,沿途所见皆是林间风光,皇家宫殿的辉煌烟霞。凤凰展翅而来,象征着昌盛的国运。
去完善
释义
【垂杨】垂下来的柳枝。 【深院】深深的院落。 【啼莺】鸣叫的莺鸟。 【清昼】晴朗的白昼。 【东风】春风。 【细绕檐牙】形容东风轻拂房檐的样子。 【野色】田野的颜色。 【乱春】形容春天的纷乱景色。 【娇云】美丽的云彩。 【捧日】捧住太阳,寓意皇帝。 【燕翻蝶舞交加】指燕子翻飞,蝴蝶起舞,相互交织在一起。 【温诏】皇帝的诏书。 【下天涯】传达到各地。 【早】已经。 【画船飞楫】装饰华丽的船只和高大的船桨。 【叠鼓】重叠的鼓声。 【鸣挝】敲击出声音。 【共挽旌幢】共同高举旗帜。 【缓留丝竹】慢慢地留住音乐之声。 【醉韶华】沉醉于美好的时光。 【江都】古代扬州的别称。 【豪夸】豪迈夸张。 【迷楼】隋炀帝所建的楼阁。 【月观】供赏月用的建筑。 【坠絮】飘落的柳絮。 【吹花】指风吹花瓣。 【玉扆】皇帝的宝座。 【金瓯】金质的酒器,代指皇位。 【暗草黄麻】暗中起草任命官员的文书。 【归路】回去的道路。 【接堤沙】与堤岸相连。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花园。 【紫阙】皇宫。 【烟霞】烟雾和霞光。 【凤检】凤凰羽毛制作的御批。 【朝家】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通过对垂杨、啼莺、东风、野色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词的上阕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景色,下阕则转向了对扬州风光的赞美以及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整首词借景抒情,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深刻的思想感悟,堪称刘一止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海潮》是南宋诗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潮景象的词。据史书记载,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宋金和议后,社会相对安宁的时期。 刘一止在年轻时曾任司农丞,后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官。此后他隐居于浙江湖州,以文墨自娱,逐渐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文学家。这个时期他的词作受到了辛弃疾等豪放派诗人的影响,表现出对家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望海潮》正是刘一止在这个阶段创作的词篇之一,描绘了钱塘江潮磅礴的气势以及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整首词气势豪迈,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寓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这种忧虑源自当时南宋朝廷的妥协退让,使得江淮地区备受金兵的侵扰,百姓疾苦。刘一止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民族危机的深切关注,呼吁统治者励精图治,振兴国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