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堂会陈龙图
余尝爱此君,中虚外有节。
手植数年间,万戟竞森列。
为堂于其中,一境遂清绝。
虽归临本邦,事岂免羁绁。
不得时相亲,固负好风月。
方将乞残骸,就第养衰拙。
孤怀造昆阆,直气卷金铁。
终日对婵娟,卒岁伴高洁。
春来忘芳非,夏至失炎热。
秋深凌严霜,冬暮映积雪。
居无一不宜,啸傲远尘媟。
兹乐期谁同,实系长者辙。
相从挹天真,共话到禅悦。
簪箨豸冠耸,拉笋犀株折。
乘醉卧踈影,敲玉应仙阙。
此志吁未遂,对酒勿轻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曾钟爱这竹子,它空心但坚韧有节。亲手种了数年,竹子密密麻麻如林立于园内。在竹林之中建了个竹亭,这里环境幽静清雅。尽管回到故乡,但琐事仍难以避免。无法经常与友人亲近,实在辜负了这美好的月色。于是想求取个隐居之地,在此安度晚年。我的胸怀犹如仙境,正直的气概如同金石之坚。每天都欣赏着美景,年复一年陪伴着高洁的竹子。春天忘记了繁花,夏天忘却了炎热。秋天顶着严寒,冬天则迎着大雪。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没有任何不适,远离世俗纷扰,让人舒心。这样的快乐期待谁能与我同享?是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啊。与他们一起交流心得,畅谈人生,戴着竹编的帽子,吃着新鲜的竹笋,品着美酒。醉卧在疏影之中,似乎能听到仙人传来的声响。这样的愿望尚未实现,对着酒不要轻言离别。
去完善
释义
1. 余:我。
2. 中虚外有节:指竹子内部中空而外部有节。
3. 万戟:指众多竹子。戟,古代一种兵器。
4. 清绝:非常清雅的环境。
5. 本邦:指作者所居住的故乡。
6. 羁绁:拘束,束缚。
7. 风月:风景、景色。
8. 第:指住宅。
9. 固负:辜负。
10. 孤怀:孤独的情怀。
11. 昆阆:昆仑山和阆风山,这里代指仙境。
12. 金铁:形容竹子的坚硬质地。
13. 婵娟:美好的事物,这里指竹子。
14. 卒岁:度过一年。
15. 芳非:花香的季节。
16. 凌严霜:抵挡寒冷的霜雪。
17. 尘媟:世俗的污浊。
18. 兹乐:这种快乐。
19. 长者:年纪大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20. 挹天真:领会自然的真谛。
21. 禅悦:佛教用语,指因观照悟道而生的喜悦。
22. 簪箨:竹笋初生时的外壳。
23. 豸冠耸:竹冠高耸。
24. 拉笋:采伐竹笋。
25. 犀株:竹的根株。
26. 踈影:疏朗的影子,这里指竹影。
27. 敲玉:击石成声。
28. 仙阙:天界,这里指竹林深处。
29. 对酒勿轻别:指与友人相聚之时不要随便分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虚心的欣赏与追求。诗人通过对竹子虚怀若谷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渴望像竹子一样虚怀若谷、坦然面对人生的态度。诗中的“手植数年间,万戟竞森列。为堂于其中,一境遂清绝”描绘了竹子在诗人心中树立起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象征着诗人渴望的心境。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有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这也反映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终日对婵娟,卒岁伴高洁”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高洁为伴,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首诗以竹子为象征,抒发了作者高尚的品质和志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虚心堂会陈龙图》是北宋名臣韩琦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49年)。在这段时间里,韩琦身处高位,担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身系国家大事,但内心却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任职期间,他主张改革朝政,推行务实政治,为国家治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宋仁宗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韩琦作为朝廷重臣,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本人忠诚、担当的品质。
在《虚心堂会陈龙图》这首诗中,韩琦以“虚心”为主题,表达了谦逊好学的精神风貌。他以陈龙图为榜样,希望自己也能像陈龙图那样,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为国家治理尽一份力。这种精神在他的执政生涯中得到了体现,他也因此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