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乱山影直危楼起。
天涯目断雕阑倚。
寂寞过东风。
行宫烟雨中。
长安何处日。
城郭今寒食。
谁待翠华归。
片云天际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曲折的山峦倒映在高楼之中,显得如此的孤寂。在这遥远的天边,我努力地寻找那华丽的栏杆,试图得到些许的安慰。但春风萧瑟,繁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孤独与苍凉。此刻,昔日辉煌的长安城,已经笼罩在了烟雨蒙蒙中,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谁能期待着皇帝的归来呢?也许只有那天边的流云,还在飘摇不定地追寻着过去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1. 乱山影直:形容连绵的山脉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笔直地映在地面或水面上。
2. 危楼:高楼。
3. 天涯:天地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4. 目断:望尽;看不过来。
5.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6. 寂寞:孤独冷清。
7. 东风:春天的风。
8. 行宫: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临时住所。
9. 烟雨:象烟雾那样的细雨。
10. 长安:古都名,这里借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
11. 日:宋哲宗的年号。
12. 城郭:城市。
13.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14. 翠华:皇帝的仪仗。
15. 片云:一片云朵。
16. 天际:天空的边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乱山影直危楼起”开篇,描绘出一幅江山图景。画面中山峦起伏,高楼耸立,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壮丽的景象。紧接着,词人用“天涯目断雕阑倚”来形容自己登楼远望的心情。在这句话中,“天涯”象征着遥远的距离,“目断”则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关切和期待。而“雕阑倚”则形象地刻画了词人在楼台栏杆旁久久伫立、凝望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寂寞过东风。行宫烟雨中”——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气氛。在春雨绵绵的季节里,诗人独自面对着吹拂的东风,心中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同时,“行宫烟雨”也暗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透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下阕的开头,词人以“长安何处日。城郭今寒食”来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里,“长安”是古都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而“寒食”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意指对已故亲人的怀念。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谁待翠华归。片云天际飞”——则意味深长。这里的“翠华归”意味着皇帝的车驾归来,象征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而“片云天际飞”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对江山景色、历史背景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作者运用了对仗、拟人等手法,使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词人曹勋所作。曹勋,字公显,晚号乐溪,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以文学见长。他的诗作主要表达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这首《菩萨蛮》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当时金国攻占中原,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南宋词人的曹勋,亲眼目睹了这一悲惨景象,内心充满了悲痛和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南宋末年,朝政腐败,军事上处于劣势,国力衰弱。而金国则不断南下侵扰,使得南宋江山支离破碎。面对这一局势,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拿起笔杆,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曹勋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