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逝水

标题包含
逝水
逝水向东流,前后浪相续。 尼父达机兆,川上叹不足。 人生天地间,百年诚短促。 菁华草头露,光景风中烛。 两鬓成枯蓬,萧萧不再绿。 那知今日欢,不是明朝哭。 所仰唯圣贤,亦复归鬼录。 而况顽冥者,厥身沈利欲。 随流不知返,终世常仆仆。 大化一朝尽,腐灭同草木。 岂若黄绮徒,居然在空谷。 于焉自逍遥,其人美如玉。 吾生千载余,犹知慕遐躅。 寤寐斯不忘,耿耿在心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叔宝,号云外子。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释文珦出生于浙江杭州,年轻时曾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他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流水向着东方流去,一波又一波的前浪紧接着后浪。孔子洞察了世界的奥妙,站在河边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在世,只有短短百年,如同草上的露水,又像风中的蜡烛。头发花白,不再像以前那样茂盛。哪里知道今天的欢乐,或许就是明天哭泣的原因。我们敬仰的圣贤们,最终也会离世而去。更何况那些顽固不化的人,被名利欲望困扰着。他们随波逐流不知悔改,一生都在奔波劳碌。世界的大道理一旦结束,大家都会化作尘土。哪里能像黄绮那样的高人,安居在幽静的山谷中。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有着美好如玉的品质。虽然我已经活了一千年,仍然向往着那种高洁的境界。日夜思念都难以忘怀,一直在心中。
去完善
释义
1. 尼父:指孔子,字仲尼。 2. 川上:河岸上。 3. 菁华:花朵。 4. 草头露:形容短暂的荣华。 5. 光景:时光,光阴。 6. 风中烛:形容生命如同风中的蜡烛般短暂。 7. 两鬓成枯蓬:比喻头发花白,衰老的容颜。 8. 萧萧:凋零,枯萎。 9. 明日哭:指未来的不幸或死亡。 10. 圣贤:有道德和智慧的人。 11. 厥身:自身,本身。 12. 仆仆:疲劳的样子。 13. 大化:大自然的变化。 14. 腐灭:指生命的终结。 15. 黄绮:指商山四皓,四位隐居的高人。 16. 空谷:指幽静的山谷。 17. 于焉:在此处。 18. 逍遥:自由自在。 19. 其:他,她。 20. 美如玉:像玉一样美好。 21. 千载余:千年以后。 22. 遐躅:远方的足迹,指高尚的品质。 23. 寤寐:日夜思念。 24. 耿耿:形容忧心忡忡。
去完善
赏析
《逝水》是南宋诗人释文珦的一首感叹时光流逝的抒情诗。全诗以水流为隐喻,表达出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作者通过对尼父(孔子)川上叹的引用,强调了人们对生命短促的普遍担忧。接着描绘了如草头露、风中烛般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以及人们被世俗名利纠缠而不能自拔的悲哀。诗人感慨圣贤也无法避免生死轮回,而那些冥顽不化的人则更加可悲,他们的身心沉溺在利欲之中,无法超脱。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黄绮之徒那样在大自然中逍遥自在,像美玉般高尚纯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庸碌之辈的忧虑。此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逝水》是南宋诗人释文珦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6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末年的动荡岁月,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释文珦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是一位勇敢的军人,后来因为厌倦了战争而选择出家为僧。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逝水》这首诗中,释文珦以逝水作为象征,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他用“逝者如斯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用“水声东去”来比喻时间的无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命运的无常的看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