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一五

标题包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一五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 用之亡痕,春入华根。 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昆仑之源。 影动非幡,声扬度垣。 静以应繁,冲以待喧。 骐骥之姿,千里之奔。 云梦之量,八九之吞。 斲轮之工兮拟谁授克家之学,抱瓮之朴兮将自灌丈人之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身体如同清澈的池水,潮水隐退于海门之外。 运用之道毫无痕迹,春日融进花开的根部。 光芒照耀珊瑚的魂魄,波浪涌动如昆仑的源泉。 影子晃动并非幡旗摇曳,声音传播越过围墙。 静谧中应对纷繁世界,保持淡泊的心态面对喧闹。 骐骥般的姿态,能行千里之程。 云梦般的大度,容纳八九之包容。 有如轮扁的技艺,谁能传授克家的学问;如同抱瓮的质朴,自给自足灌溉丈人的花园。
去完善
释义
1. "体之湛存":其中"湛存"一词,意为深沉地存在,"体之湛存"则是说这种深刻的特质存在。 2. "潮缩海门":"潮缩"指海水退潮,"海门"指的是海上的门户,这里暗示的是百川归海的景象。 3. "用之亡痕":"亡痕"在这里是强调一种看不到痕迹的状态,意味着大用的无形无迹。 4. "春入华根":"华根"是花树的根本,这句意思是春天来到了花树的根部。 5. "光明射珊瑚之魂":"珊瑚"是一种海中生物,这里的"珊瑚之魂"可以理解为大海的象征,这句话象征光的照耀。 6. "波澜派昆仑之源":"昆仑之源"指的就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即昆仑山。这句话用来形容江河的源头。 7. "影动非幡":"幡"是一种带有影子的东西,这句是在说,即使有影子在动,也不一定是幡的作用。 8. "声扬度垣":"度垣"是穿过围墙的意思,这句话是形容声音传播得远。 9. "静以应繁":"应繁"是指对应复杂多变的世界,"静以应繁"表达的是以静制动的心态。 10. "冲以待喧":"冲"是指平静,"待喧"是等待喧嚣,整句话是说要静待世界的喧嚣。 11. "骐骥之姿,千里之奔":"骐骥"是骏马,"千里之奔"是千里马奔跑的样子。 12. "云梦之量,八九之吞":"云梦"是一个湖的名字,"八九之吞"是形容湖泊之大,能吞下许多东西。 13. "斲轮之工兮拟谁授克家之学":"斲轮"是古代木工的一种技术,"克家"是继承家业的人,这句话是讲技艺的传承。 14. "抱瓮之朴兮将自灌丈人之园":"抱瓮"是指抱着水瓮浇水,"丈人之园"是长者或尊者的花园,这句话是形容勤劳的精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卷,表达了禅宗智慧的体现和发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现象和比喻,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描述了体性的清澈存在,如同海水退潮时显露出的海底世界。这是对于禅人深奥智慧的形象化表述。 “用之亡痕,春入华根”,强调禅人的智慧运用得无迹可寻,如同春天悄无声息地进入花的根部,赋予生命。这里展现了禅的智慧与实践的特点,既深沉又自然。 接着,诗通过“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昆仑之源”表现了禅人智慧和形象的象征。他的智慧如阳光照亮珊瑚,呈现缤纷色彩;又如昆仑山上的水源,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寓意着禅人对生命的领悟和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然后,“影动非幡,声扬度垣”,表示禅者的行动无声无息,但又有力量穿透屏障,影响世界。暗示禅者虽独处一隅,但其精神影响力却能超越世俗隔阂。 接下来,“静以应繁,冲以待喧”,说明禅者在静谧中应对纷繁世界,保持内心平静与淡泊。同时也体现了禅宗倡导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头脑、淡定心态的态度。 最后四句以骏马、云梦、古树等意象,赞美禅者具有崇高的品质、广阔的胸怀和无尽的智慧,以此深化了主题。诗人借用古代传说和历史人物,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体现出自己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高超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 一五》是宋代诗人释正觉在115年所作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唐宋之交,社会动荡不安。释正觉,一位修行者在禅宗寺院中度过的岁月,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的诗篇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以禅宗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充满哲理和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