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绍兴府教授秋末还家待阙时杨枢密为帅送程先生赴省八绝句 其七

标题包含
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绍兴府教授秋末还家待阙时杨枢密为帅送程先生赴省八绝句 其七
夜醉巴河酒满船,晓餐湓浦浪掀天。 回头已作三年梦,应笑当时尚少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晚在巴河上饮酒陶醉,清晨在湓浦用餐波涛汹涌。回首过往已过去三年如梦似幻,让人不禁失笑当年仍是少年。
去完善
释义
1. "淳熙乙未":宋孝宗赵昚的年号“淳熙”,公元1175年。 2. "登科":科举及第。 3. "夏再中教官":在夏天再次考上教官一职。 4. "绍兴府":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下辖的一个州。 5. "教授":地方学校的学官。 6. "秋末还家待阙":在秋天结束之前回家等待空缺的职位。 7. "杨枢密为帅":杨慎,南宋大臣,任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8. "八绝句":即八首绝句诗。 9. "夜醉巴河":夜晚在巴河(位于江西与湖南交界处的一条河流)醉酒。 10. "晓餐湓浦":清晨在湓浦(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长江与湓水汇合处的一处地标)用早餐。 11. "三年梦":指离开家乡任职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光。 12. "应笑当时尚少年":回想起当时的自己还是个年轻人,应该是会让人发笑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游、饮酒和早餐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豪放的姿态畅饮美酒,表现出他的豪爽性格。同时,通过“夜醉”和“晓餐”两个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潇洒的生活态度。此外,诗歌还通过“三年梦”的表达,表达出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时光的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歌充满了豪情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绍兴府教授秋末还家待阙时杨枢密为帅送程先生赴省八绝句 其七》,是由南宋诗人项安世所作。诗题较长,但并不难理解:首先,“淳熙乙未”指的是公元1179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其次,“登科”是指科举考试中选,“夏再中教官”说明诗人这年夏天再次中了教官一职;“绍兴府教授”则是诗人得到的新职位;“秋末还家待阙”是指在秋天结束的时候,诗人回到家乡等待新的任命;而“杨枢密为帅送程先生赴省八绝句”中的“杨枢密”指的是南宋将领杨存中,他在当时担任枢密院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程先生”则指宋朝文人程敦。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项安世正值壮年,拥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便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才华。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晚年才中举。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 创作此诗的时期,正值南宋时期,此时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外部,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威胁国家的安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一方面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另一方面也要为国家的前途担忧。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的困境所击垮,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挑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