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寿诗
感念垂弧日,无成忽老衰。
尚须庚癸诺,可讳甲辰雌。
但有散人传,难胜幼妇辞。
呼兄张座右,言配蓼莪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垂弧:指生日,这里指祝寿。
2. 无成:无所成就,形容自己年岁已高却无显著成果。
3. 庚癸诺:请求别人帮助的话,“庚”代表兵器,“癸”代表饮食,意味着在困难时期求助。
4. 可讳甲辰雌:强调年龄。甲辰,干支之一;雌,比喻年老。
5. 散人:闲散之人,这里作者自嘲。
6. 幼妇辞:这里指代《诗经·蓼莪》,是悼念母亲之诗。
7. 呼兄张座右:邀请朋友陪伴左右。
8. 蓼莪诗:《诗经·蓼莪》的省称,此处代指悼亡诗。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陈造的《答寿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老化和衰老的感慨。诗人在首联即写到"感念垂弧日,无成忽老衰",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取得显著成就的遗憾,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自己不经意间便已老去的事实。颔联和颈联则继续抒发这种无奈,无论是生活中需要的帮助还是难以回避的年龄问题,都充满了无法改变的现状。尾联中,诗人呼吁自己的兄弟共同面对人生的困境,用诗句安慰彼此的心灵。整首诗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与忧郁,使得读者感同身受,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诗词的高超驾驭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寿诗》是南宋诗人陈造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步繁荣的时期。
陈造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受到了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及第。在淳熙年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在这个时期,陈造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参与文学创作和交流。同时,他也亲身经历了南宋社会的繁华与矛盾,对这些社会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和感悟都为他创作《答寿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诗歌中,陈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陈造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成为了南宋文学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