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方教育子击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篇描述司马光所著的《田子方教育子击》的故事。在故事中,田子方是智慧的化身,他以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子击认识到了骄傲的危害。当他遇到子击时,并未对其表示敬意,这激起了子击的愤怒。子击质问田子方,认为他是因贫贱而骄傲,但田子方却告诉他,真正骄傲的是那些自以为富贵的人,因为他们失去了国家和家庭的根基。相比之下,士人的贫贱只是暂时的,他们可以随时离去寻找新的机会,因此并不值得骄傲。子击听后深感惭愧,并向田子方道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田子方教育子击》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一首诗歌。这首古诗创作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正值北宋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司马光这一时期的身份是翰林学士,但他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因反对新法而被贬谪,但在仁宗朝后期逐渐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这段时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坚持的体现。
与此同时,北宋中期也是理学思想开始兴起并逐渐影响社会的时期。司马光作为一位深受儒家影响的士大夫,他的诗歌中体现了浓厚的儒学观念和道德关怀,如“田子方教育子击”中的"学儒术",就是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学习儒家的学问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