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吟
秋风丹叶动荒城,惨澹云遮日半明。
昼梦却因惆怅得,晚愁多为别离生。
江淹彩笔空留恨,壮叟玄谭未及情。
千古怨魂销不得,一江寒浪若为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风吹动着丹红的树叶,在荒凉的城市中翻飞;惨淡的乌云遮住了阳光,使得天空半明半暗。
白天的梦境因忧郁和烦恼而产生,晚上的忧愁多半是因为离别。
江淹用尽了他的才华,留下的只有遗憾;老者在谈论深奥的哲理时,情感却未能表达完全。
千年的怨恨无法消散,一江寒冷的波浪依然汹涌不平。

去完善
释义
1. 丹叶:枫叶;
2. 荒城:荒凉的城镇;
3. 惨澹:暗淡无光;
4. 昼梦:白日做梦;
5. 惆怅:因不如意或失望而忧郁;
6. 别离:分离;
7. 江淹:南朝著名文人,据《南史·江淹传》载,有人曾向江淹借宿,江淹正在午睡,梦见一人对他说:“吾有锦缎,裁为数段,寻我佛书之四句。”醒后告知主人,主人寻至,果见红色锦缎上绣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字;
8. 彩笔:对笔的美称,江淹梦中的彩笔指代他的才华;
9. 空留恨:白白留下了遗憾;
10. 壮叟:老人;
11. 玄谭:深邃的道理;
12. 未及情:没有涉及到情感;
13. 怨魂:指那些因为离别而产生的哀怨之情;
14. 一江寒浪:指江河湖海泛起的波浪。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以萧瑟的秋风、红红的枫叶以及荒凉的古城为引子,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随着“惨澹云遮日半明”而更加强烈。这一句既表达了天气的阴沉,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沉重。
颔联通过“昼梦却因惆怅得,晚愁多为别离生”来进一步描绘诗人的情感。昼梦中得到的惆怅之情与夜晚因离别而生成的忧愁相互呼应,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颈联提到江淹彩笔空留恨,这里的江淹是指南朝著名文人江淹,他曾经使用过一支神奇的彩笔,但他终究无法挽回失去的哀伤。壮叟玄谭未及情则是在描述古人对情的理解还不足以诠释诗人此刻的感情。
尾联中,千古怨魂指的便是那些经历了千秋万代也无法排解的哀愁的人们的灵魂。这些人灵魂的哀愁就像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样无法平静下来。诗人以此来表达他对这些情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惆怅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张泌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43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唐建国初期,历经战乱,社会动荡不安。
在当时,张泌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却身处乱世之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飘渺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大变革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张泌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