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塔寺改律为禅乡大夫招增值云智禅师主法
智禅生峨下,稚齿希空门。
落发受具戒,持钵巡诸村。
有如摩尼球,炯然古井浑。
又若大明镜,不受尘垢昏。
衰世不见理,窥天於覆盆。
拆将晶祖道,特用报佛恩。
得法归燕社,闭口不复论。
眷言古丛城,往事空剑痕。
谁规此浮屠,峻极压厚坤。
意令五浊海,亲见两足尊。
末法裨贩盛,遗教仿佛在。
破律会十主,有诏下九阍。
法席遴劂选,炉香冷复温,
竖佛集龙象,催粥吼鲸鲲。
能使幽衢暝,豁开若木暾。
空花眩俗眼,孰辨牢脚下跟。
斯道许津梁,如天柱昆仑。
施金方山积,巧匠犹水苦。
请以六度法,为拔六欲根。
请君愉说偈,群魔惊褫魂。
何时共峻陟,层霄疑可扪。
勿谓蟹井小,可敌鲸海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智禅生于峨眉山下,年轻时候就向往佛教空门。削发受具足戒,手持化缘钵盂巡游各个村落。他如同珍贵的摩尼宝珠,在古井中熠熠生辉;又像明亮的明镜,不受尘埃污染。在乱世之中看不到真理,只能如覆盆一样窥探天空。
他传承佛家大道,特用来报答佛祖恩情。得到佛法后回到故乡,闭口不再谈论世事。想起古老的丛祠,往事如剑痕般消逝。谁能规划这浮屠(指寺庙),使它巍峨壮观,压在厚重的地面上。让浊世众生,亲自见到佛陀的伟大。在末法时代,佛家教义受到歪曲,仿佛依然存在于世间。破戒的僧人聚会,有诏书从九天门降临。选拔僧人的法会,炉香或冷或热。集合僧众一起礼拜,催讨食物如同呼喊大鱼。能让黑暗的道路豁然开朗,像太阳照亮树木。虚妄的花朵让人眼花缭乱,谁能分辨出正确的道路?
这道佛法如同津梁,是天柱昆仑一样的存在。有人布施黄金如山堆积,而技艺高超的工匠仍然感到痛苦。请用六度波罗蜜之法,来拔除人们的六欲之根。请大家愉快地听我说偈语,群魔听到会惊恐不安。什么时候我们能共同攀登,似乎可以触摸到云霄。不要说蟹井狭小,它能抵挡鲸海的吞噬。
去完善
释义
智禅生峨下,稚齿希空门:智禅,即智禅师,生平不详;峨下,指四川省峨眉山一带。
衰世不见理,窥天於覆盆:衰世,指国家政治衰落的时代;覆盆,一种倒扣的器皿。
拆将晶祖道,特用报佛恩:晶祖,即舍利子,佛陀或得道高僧火化后的结晶体;拆将,分散。
得法归燕社,闭口不复论:燕社,地名,此处指智禅师所在之地;复论,再次讨论。
眷言古丛城,往事空剑痕:眷言,思念之情;古丛城,古时的城市。
破律会十主,有诏下九阍:破律,即破戒,佛教术语,违反教规;十主,可能指智禅师和其他九个高僧;九阍,天宫的大门。
竖佛集龙象,催粥吼鲸鲲:竖佛,指树立佛像;龙象,指贤能之人;催粥,催促僧众进食。
能使幽衢暝,豁开若木暾:幽衢,幽深的道路;若木暾,太阳刚升起的样子。
空花眩俗眼,孰辨牢脚下跟:空花,佛教用语,指虚幻的事物;牢脚,稳稳当当的立足处。
施金方山积,巧匠犹水苦:施金,捐赠钱财;方山积,形容数量众多;水苦,艰难的时刻。
请君愉说偈,群魔惊褫魂:愉说偈,愉快地吟诵佛经;群魔,指邪恶之人;惊褫魂,表示惊恐万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古碑塔寺改律为禅乡大夫招增值云智禅师主法”,其诗以深沉的意境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禅宗教派在宋朝时期的繁荣景象以及禅宗思想对于众生心灵的救赎力量。诗人通过对智禅师的赞美以及对禅宗实践的具体描绘,表现出了对于禅宗哲学的深入理解和坚定信仰。
首联提到智禅法师在峨眉山诞生,年少时就渴望投身佛门;颔联描述他剃度受戒、游历乡村的经历;颈联运用比喻来展现他的智慧和高尚品质;尾联则表明他的地位与声望,以及他对佛法的热爱与坚守。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智禅法师超凡脱俗的风采与佛教的庄严肃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程公许,此诗名为《古碑塔寺改律为禅乡大夫招增值云智禅师主法》。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下半叶。
在那个时候,中国佛教界出现了禅宗的兴起,主张“见性成佛”和“顿悟成佛”的禅宗思想逐渐普及,而传统佛教学术性的研究——律学开始走向衰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在诗歌中提到古碑塔寺由律转为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于程公许个人而言,他在此时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在南宋朝廷担任过要职,对禅宗信仰有着深厚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写下这首充满哲理的诗篇。然而,在他晚年时,由于朝政变动,他被贬谪到外地,生活较为困苦。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诗歌寄托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