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花歌为王丞作
君不见孔家藏书屋,屋坏犹闻起丝竹。
又不见郑家注书老,书带后来垂作草。
如今王家万卷文字林,桃花一树春沈沈。
花成不劳主人种,花落更同山客吟。
从来春花重萼不缀实,此花可玩实可食。
我拟天公出奇物,来寿主人并饷客。
春前待花花下狂,春后待实林下尝。
定知此桃不作寻常草木味,祗作旧时文字香。
王夫子,多酿酒。
春风亭馆何处无,天锡名花祗翁有。
从翁乞醉三万日,仍令醉后花从笔间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是否看到了孔家的藏书阁,即使破败不堪,依旧可以听到乐曲之声?
再来看看那位研究古书的郑家老人,他的学问就像那遗留下来的书带,即便成为了荒草,依然可见其曾经的辉煌。
如今王家的书林已经堆积了上万卷的文字,像一树的桃花那样灿烂而深远。
这花的成长无需主人亲手种植,而当花落之时,人们可以在树林中尽情地欣赏和吟咏。
春天里的花朵往往只是华丽而不结果,但这桃花不仅美丽,还可食用。
我想这可能是老天赐予我们的一种神奇的事物,它既是献给主人的礼物,也是用来招待宾客的美食。
在花开之前尽情地赏花,花开之后可以在树下品尝果实。我相信这种桃子绝非普通的树木能够结出的美味,而是只有在古籍之中才能找到的香气。
王先生,多酿些酒吧。
春风吹拂的地方,亭台楼阁无处不在,但只有您得到了上天的馈赠,拥有了这株名花。
但愿我们能每天在您的身边欢歌笑语,让这桃树下的美酒陪伴著您度过无数个美好的日子,并且希望您能在这快乐之中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孔家藏书屋:这里指孔子后代孔氏藏书的地方。
2. 屋坏犹闻起丝竹:形容藏书楼虽然破败,但仍有优美的音乐传出。
3. 郑家注书老:这里指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
4. 书带后来垂作草:形容时间流逝,书中的知识已经变得过时。
5. 王家万卷文字林:指王家的藏书非常丰富。
6. 春沈沈:形容春天的气氛浓郁。
7. 不劳主人种:指桃花不需要主人特意种植。
8. 春来赏花开:描述春天的美景。
9. 重萼不缀实:形容花瓣繁多却不结果实。
10. 可玩实可食:赞美桃花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食用。
11. 我拟天公出奇物:诗人表达希望有奇特的桃花品种出现。
12. 祗翁有:指只有你有这个福气。
13. 乞醉三万日:夸张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 花从笔间出:比喻美好的事物不断涌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碧桃花歌》是戴表元为王丞所作,以春日盛开的碧桃花为题,借以颂扬王丞家中的万卷文字,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文化素养与酒中豪情。诗人通过讲述孔家的藏书楼、郑家的注书生活等典故,展示了书香门第的历史传统。而眼前的王家则有“桃花一树春沈沈”的美景,使得“花成不劳主人种,花落更同山客吟”的诗句格外生动。诗人描述了这与众不同的桃花,不仅外观美丽可供观赏,果实还可食用,其独特的芬芳更是使人陶醉。这种桃花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如同那醇厚的美酒,滋养着人的精神世界。诗人在赞美这一景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王丞的敬意和祝福。戴表元的这首诗歌语言清新,构思巧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紧密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碧桃花歌为王丞作》是元朝著名诗人戴表元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初期,大约在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元朝刚刚建立,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创作氛围。
在创作此诗时,戴表元已经年岁已高,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对官场生活有深刻的体验。然而,他并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向往自由、宁静的生活。这首《碧桃花歌》就表达了他在欣赏美丽的花草、感受春天的气息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与此同时,元朝初期的社会背景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创作风格。这个时期,蒙古族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汉族士人受到排斥。这使得戴表元等汉族文人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他们的诗歌创作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这首《碧桃花歌》中,戴表元通过对碧桃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