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季亨二首 其二
慇懃慈母手中线,缝作行人身上衣。
待换青衫朝日去,谁知白帽带星归。
别时早觉终天诀,底事能堪跬步违。
一路显亲须努力,九原荒草恨依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长殷切手中针线,制成远行人身上的衣裳。
待穿上新衣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出发,谁会想到帽子上的星光表示归来。
离别时早已觉得会是永别,什么事能让一步半步也不要离开呢。
一路上要努力体现家长的伟大,但对那永远的别离和荒草满怀遗憾。
去完善
释义
1. "慇懃":这里是指母亲的辛勤劳作。
2. "慈母":这里指季亨的母亲。
3. "行人":这里指离开家乡的人,即季亨。
4. "青衫":青色衣服,这里指官服。
5. "白帽":白色头巾,这里指丧服。
6. "带星":形容连夜赶路的样子。
7. "底事":何事,为什么。
8. "跬步违":指离别故乡的短暂时间。
9. "显亲":使父母名声显耀。
10. "九原":墓地,这里指母亲的墓地。
11. "荒草":杂草,这里比喻母亲的墓地荒凉。
12. "依依":形容离别的愁绪。
去完善
赏析
《代季亨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黄干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感的古诗。诗歌以慈母手中的线作为比喻,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而诗人以“缝作行人身上衣”表达出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待换青衫朝日去”与“谁知白帽带星归”则展现了诗人在外奔波的生活场景。
在整首诗中,作者将离别之情与母亲关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氛围。在表达这种情感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细腻的描写手法,如“殷勤慈母手中线”和“缝作行人身上衣”等,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极强。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离别的痛苦和重逢的喜悦,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多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季亨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黄干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74年前后,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黄干是南宋著名文人,他与当时的权臣秦桧关系密切,因此在政治上受到了重用。然而,黄干并不甘为权臣所利用,他试图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在创作这首诗时,黄干正担任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一职,负责当地的民政、财政事务。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贫困和官场的腐化现象,深感痛心。
在诗中,黄干以季亨(即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身份,表达了对世事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用“闲云野鹤”来形容自己的超脱心境,表达了与世无争的态度。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兵火连天”、“财用匮乏”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