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神子·恨别

标题包含
江神子·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想把满腔的相思化作千滴泪水寄给你,可是它们终究无法流入楚江以东你的身旁。
去完善
释义
楚江:泛指南方的河流。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以深沉的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倾诉,展现了作者对故乡、亲友以及往昔岁月的无限眷恋。上片开篇直抒胸臆,“天涯流落思无穷”一句奠定了全词悲凉的基调,随后描绘了短暂相聚后的离别场景,令人倍感哀伤。“为问东风余几许”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寂之情,从自然景物中寄托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下片由眼前所见展开联想,隋堤春水、归鸿远去,无不勾起作者的羁旅之愁。而“回首彭城”的动作,更显现出他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距离造成的阻隔与思念难以传达的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词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情景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记录了苏轼个人的生命体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大夫普遍面临的困境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迁汝州。这首词写于离开徐州之际,时值暮春三月。在徐州任上,苏轼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也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此番离别,既是对往昔岁月的不舍,也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惆怅。词中流露出对时光匆匆、聚散无常的感慨,更寄托着对知己故人的绵绵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