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孟东野序

标题包含
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和丰邑
去完善

译文
这三个人的命运,终究掌握在上天手中。他们身处高位又何必欢喜,身处低位又何必悲伤!孟郊即将前往江南任职,似乎有些郁郁寡欢,所以我特地谈论天命的道理,以此来开导他。
和丰邑
去完善
释义
李斯:秦朝丞相,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br>司马迁:西汉史学家,著有《史记》。<br>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br>扬雄:西汉文学家,著有《法言》等。
和丰邑
去完善
赏析
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中心论点,展开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文章先从自然界的“鸣”说起,逐步过渡到人类社会的“鸣”,并最终聚焦于文学创作领域。作者通过对历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的评述,揭示了文学与时代背景、个人际遇之间的紧密联系。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以自然现象引入主题,随后扩展到人类社会,列举了从上古至唐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对孟郊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的文学成就,又暗示了他仕途坎坷的原因,体现了韩愈对友人的关怀与鼓励。 整体而言,本文不仅是一篇赠序,更是一部关于文学与人生的哲思之作。韩愈借助“鸣”的概念,探讨了个体与环境、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他对天命与人事的深刻理解。语言简练而富有张力,逻辑清晰且意味深长,堪称唐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和丰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韩愈创作《送孟东野序》时正处于唐代中后期,这是他仕途坎坷却文名渐盛的阶段。当时社会矛盾尖锐,藩镇割据,朝政日非。孟郊(字东野)是一位才高命蹇的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此时将赴江南就任溧阳县尉。韩愈写下这篇赠序,借送别之际阐发了“不平则鸣”的文学观与历史观。文章以宏大的视野纵论历代善鸣之人,既是对孟郊诗才的高度肯定,也寄寓着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文中提出“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声音都是因不平而发,并列举从上古至唐代众多贤士为例,说明每个时代都有其善鸣者。最后回归到孟郊身上,感慨其命运系于天意,无论得志与否都应坦然面对。
和丰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