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我十二三岁的应试阶段,我无法摆脱那五湖烟月的纠缠。
为何不像买个小猴子一样简单,一笑就能让君王立刻宠信我呢?
去完善
释义
1. 十二三年: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间。
2. 五湖烟月:这里代指江南山水风光。五湖,中国古代的五大淡水湖,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
3. 奈:奈何,表示无奈。
4. 相违:分离,离别。
5. 何如:如何,怎么样。
6. 买取:换取,得到。
7. 胡孙:猴子,这里特指玩猴艺人手中的猴子。
8. 一笑:形容一次表演逗得君王开怀大笑。
9. 著绯:授予红色官服,绯,红色。古代官员品级不同,服饰颜色也有所区别,红色是中级官员的服饰颜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宦海沉浮的讽刺和嘲弄。首句“十二三年就试期”暗示了诗人多年应试求官的经历,其中的辛酸与无奈溢于言表。然而,尽管诗人有才华,但始终未能得到赏识,这使他感到与五湖烟月的美景相违。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猴戏为比喻,表达了对朝廷选拔官员的不满。“何如买取胡孙弄”意味着诗人认为在官场中玩弄权术比真正有才华的人更能得到君王的青睐。而“一笑君王便著绯”则揭示了君王对这种虚伪行为的纵容和赞赏。
全诗通过对猴戏的描绘,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官场腐败的辛辣讽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弄猴人赐朱绂》是唐朝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史抒怀诗。此诗约作于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春末。当时黄巢起义失败,朱全忠已经担任宰相兼节度使,权势熏天。这一年罗隐五十七岁,在之前的三十余年间,他屡次科举不第,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朋友,同时也目睹了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现实。在这首诗中,罗隐通过感叹汉高祖刘邦对擅长表演的猴人的赏赐,表达了对朱全忠这类权臣的讽刺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同时,他也以自身经历为镜,反思了科举制度的缺陷和自己的命运多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