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鼓乘风过洞庭湖日高已至庙下作诗三篇 其一
半掩船篷天淡明,飞帆已背岳阳城。
飘然一叶乘空度,卧听银潢泻月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蓝天之下,阳光透过半卷起的船篷洒下明亮的光辉,此时帆船已经驶离了岳阳城。静静地躺在船上,倾听那银河倾泻下来的月光之声,如同一片飘荡在空中的落叶一般轻盈自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五鼓:古代夜间将一昼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五个鼓点,即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此处指凌晨四五点钟。
2.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3. 日高:太阳已经升高,表示时间较晚。
4. 庙下:可能是指洞庭湖畔的庙宇。
5. 银潢:银河,这里指月光洒满湖面如同银河落下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鼓乘风过洞庭湖日高已至庙下作诗三篇 其一》是孔武仲在乘坐船只过洞庭湖时的所见所闻。诗中描述了湖面宽阔、波光粼粼的景色,以及自己乘坐的小船与岳阳城的距离。诗人以“飘然一叶乘空度”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自由之感。同时,通过“卧听银潢泻月声”这一句,展现了夜晚湖面的宁静与美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孔武仲(1042-1098),北宋著名文人,字元大,山东兖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孔涉为进士出身,历任知县等职。孔武仲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少年时参加科举考试,与兄长孔文仲、孔平仲一同名列前茅,被世人称为“曲阜三孔”。他一生涉猎广泛,除文学外,还擅长历史、地理、军事等领域,曾参与《唐书·艺文志》的编纂工作。孔武仲在朝为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利益鞠躬尽瘁。但因种种原因,仕途并不得意,多次遭贬。
该古诗《五鼓乘风过洞庭湖日高已至庙下作诗三篇 其一》创作于公元1085年前后,这一时期,孔武仲在宦海浮沉,屡遭波折。在国家治理上,宋神宗驾崩后,哲宗继位,朝廷局势发生剧烈变动。在新旧党争中,孔武仲站在改革派一方,主张国家应当选拔贤能,整顿官僚体制,振兴经济,以求实现国家的强盛。然而,由于政治斗争激烈,孔武仲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直至晚年仍在地方担任官职,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这一特殊时期,孔武仲胸怀壮志,关心民生,他以洞庭湖为背景,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改革派的坚定支持。诗人以五鼓之时的洞庭湖景象开篇,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接着,笔锋一转,抒发了自己希望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决心;最后,借庙下之景,寄托了对先祖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孔武仲的政治情怀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