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
鳷鹊金波事已非,江山何限泪沾衣。台空凤去无人问,只说寻常燕子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喜鹊和金色的波浪已经成为过去,江山的辽阔让我眼泪沾湿了衣裳。楼台空旷,凤凰离去无人知晓,人们只看到平常的燕子在飞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畔,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大族居住于此,因子弟皆穿乌衣而得名。
2. 鳷鹊:即鳷鹊楼,位于今天山西洪洞县,古代南北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建筑。
3. 金波:指月光,此处暗含历史的变迁。
4. 江山:江水和山岳,代指国家或大地。
5. 台空凤去:这里可能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凤凰台上凤凰游”之句,喻示曾经的繁华已经不在。
去完善
赏析
《乌衣巷》是明代诗人陈孚的一首描绘昔日繁华景象衰败的七言绝句。首句“鳷鹊金波事已非”中,“鳷鹊”指的是鳷鹊楼,是古代著名的豪华酒楼,“金波”在此暗指美酒;“事已非”意味着昔日繁华不再,表达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接着的“江山何限泪沾衣”中的“江山”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变化,“何限”表示无边的意思,“泪沾衣”则表现了诗人对此种变化的痛心之情。这句诗意味着国家历经沧桑,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颔联“台空凤去无人问”中的“台空”表示琼台玉阁已不复存在,“凤去”比喻贤才离去,无人关心。表达了曾经的繁华都已远去,无人问津的落寞之感。
尾句“只说寻常燕子飞”以寻常燕子在废墟上飞来飞去作比,表现出世事如梦、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通过描绘乌衣巷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的惋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隐含着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衣巷》是南宋诗人陈孚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山河破碎、战乱频繁的困境之中。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孚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曾担任临安府学的教授,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为国家效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实现抱负。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昏庸无能,政治腐败严重。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的文人士大夫们,面对国家的困境,纷纷通过文学创作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孚创作了《乌衣巷》这首诗歌。他以乌衣巷为题,表达了对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通过对乌衣巷的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