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六么后
爱爱少日淫奔女,爱爱死作贞烈妇。
东隅一跌收桑榆,竟得佳名传乐府。
男子处死正自难,此女励志雪柏寒。
至今挺挺在人目,诗翁作诗垂不刊。
谁翻此诗入宫羽,檀唇缓歌细腰舞。
直掩霓裳羽衣曲,更问离魂馈浆女。
且玩此舞空金巵,莫奏此曲增悲凄。
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百年佳丽终枯骴,汝名芬芳无已时。
舍生狥义渠安之,而我更用兴悲为。
我悲所悲人不识,抚事怀人悼今昔。
翻云覆雨行路难,君不见买臣之妻彦升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年少轻狂女,身死成为贞烈妇。
青春蹉跎老来乐,青史留名乐府诗。
男子处死诚不易,女子立志心似雪。
傲骨依然众人敬,诗人作诗流传久。
谁知此诗入宫廷,红唇轻启曼妙舞。
美过霓裳羽衣曲,更有离魂赠酒女。
欣赏舞蹈心无波,莫奏悲曲添伤感。
兰草凋零蕙草枯,不及寻常百姓家。
佳人百岁终黄土,芳名永传不朽篇。
舍弃生命为正义,我又何必太过悲。
我悲世人不懂悲,抚今思昔感伤多。
世事难料道路远,君不见买臣弃妻彦升为客。
去完善
释义
1. "爱爱":诗人指代秦观的《卜算子·赠妓》中的女主人公。2. "东隅一跌收桑榆":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失去在此处的利益,却在别处得到了补偿。3. "乐府":原是汉代音乐机构名称,后演变为诗体的一种。4. "正气":这里形容女子的坚毅精神。5. "挺挺":直竖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端庄的形象。6. "宫羽":古代宫廷音乐的总称。7. "檀唇":红艳的嘴唇。8. "缓歌":缓慢地唱出歌曲。9. "霓裳羽衣曲":唐朝著名的宫廷舞曲。10. "离魂馈浆女":即《离魂记》中倩娘的故事,此处借喻六幺后的故事。11. "金巵":古代金质酒器。12. "兰摧蕙枯昆玉碎":比喻有才能的人去世或遭受挫折。13. "百年佳丽终枯骴":意指无论多么美丽的女子,最终都会化为尘土。14. "汝名芬芳无已时":指六幺后的名声会流传千古。15. "舍生狥义":为了道义而舍弃生命。16. "抚事怀人":回忆过去的事情和思念故人的心情。17. "翻云覆雨":形容变化无常的事态。18. "买臣之妻彦升客":汉初朱买臣的故事,他的妻子因贫穷离开他,后来朱买臣富贵了,她又回来求复合,朱买臣表示不会再接受她。这里用来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去完善
赏析
《题六幺后》是南宋诗人陈造的一首七言古诗。在这首诗中,陈造通过对“六幺”的描绘和评论,表达了对男女忠贞、生死观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的看法。
首先,陈造在诗中提到“爱爱少日淫奔女,爱爱死作贞烈妇”,描述了一个女子从年轻时的放荡不羁到死后的贞洁烈女形象。这里的“爱爱”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这种转变说明了人的品质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接下来,诗人通过“东隅一跌收桑榆,竟得佳名传乐府”来表达对这种转变的赞扬。这里使用了“东隅”和“桑榆”的比喻,意味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使有过错和失败,也仍然可以有所成就。而这个女子的故事也因此得以流传,成为了乐府中的佳话。
随后,陈造通过“男子处死正自难,此女励志雪柏寒”表达了男子在面对死亡时的艰难与女子的坚韧。这里以“雪柏寒”来形容女子的意志力和决心,表明了她在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坚定和清白。
接下来的诗句“至今挺挺在人目,诗翁作诗垂不刊”再次强调了这位女子的形象在她去世后依然被人铭记,并得到了诗人们的赞美和纪念。这里的“垂不刊”意味着永恒不变,体现了这位女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接着,诗人通过“谁翻此诗入宫羽,檀唇缓歌细腰舞”展现了这位女子的故事被改编成了歌舞剧,并在宫廷中上演。这里的“宫羽”指的是宫廷音乐,而“檀唇缓歌细腰舞”则描绘了歌舞表演的画面。
随后,陈造通过“直掩霓裳羽衣曲,更问离魂馈浆女”将这位女子的故事与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故事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性和影响力。这里的“离魂馈浆女”可能指的是某部作品中的角色,也可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在接下来的诗句“且玩此舞空金巵,莫奏此曲增悲凄”中,陈造提醒人们在欣赏这位女子的故事时不要过于悲伤,而是要享受其中的美好。这里的“空金巵”意味着没有了酒,意味着没有了悲伤的情绪。
然后,诗人通过“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这里的“兰摧蕙枯昆玉碎”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描绘,而“嫁狗随狗鸡随鸡”则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妥协。
在诗的最后部分,陈造通过“百年佳丽终枯骴,汝名芬芳无已时。舍生狥义渠安之,而我更用兴悲为”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的敬意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是再美丽的女子,最终也会化为尘土,但她的名字和她的故事却会永远流传下去。而那些为了道义舍弃生命的人,他们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六幺后》是南宋诗人陈造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1194年)。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陈造正值中年,他是一位满怀激情、关心民生的诗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诗篇反映民间的疾苦,传达民众的心声。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王朝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金兵入侵,国家边疆受到严重威胁;而朝堂之上,奸臣当道,民生凋敝。面对这样的现实,陈造深感忧虑和愤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六幺这一音乐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哀愁情感的深刻体悟。
诗中的“六幺”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以其哀愁的情感、深沉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这种音乐形式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陈造通过对“六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民众生活困境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