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郊

标题包含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约792年),字义博,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其父韦銮曾任都督府长史。 韦应物在唐玄宗时期入仕,历任洛阳丞、鄠县令、栎阳令等地方官职。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曾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最终还是要辞官,在此地建造茅屋,过上像陶渊明那样令人羡慕的隐居生活。
去完善
释义
结庐:建造茅屋;慕陶:仰慕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生活。
去完善
赏析
《东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从烦闷的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愉悦心情。开篇以“吏舍跼终年”点明了身处官场的压抑,而“出郊旷清曙”则展现了步入自然后的豁然开朗。随后,通过对杨柳、青山、微雨、春鸠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清新的氛围,使全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尾联明确表达了归隐的愿望,呼应了前文的情感铺垫,使得整首诗结构紧凑且意境深远。这种既写景又抒情的手法,体现了韦应物诗歌特有的恬淡与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郊》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此时的韦应物正担任滁州刺史。在这之前,他曾担任过苏州刺史,但因在处理水灾问题上犯下错误,被朝廷降为滁州刺史。这一人生际遇使得韦应物在心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先的志得意满转变为更加关注民间疾苦,也因此使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更加深沉、悲悯的特点。 与此同时,唐代中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相当复杂。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问题一直困扰着唐朝中央政府,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韦应物所处的建中时期,皇帝李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却引发了朱泚叛乱,唐德宗被迫西逃。这些都为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时代背景素材,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东郊》一诗中,韦应物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矛盾。这也正是他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