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
晓驱羸马日将中,眼饱何曾念腹空。
可是爱花狂不彻,棠梨树下觅残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骑着瘦弱的马儿在太阳正当中时出发,看着满眼的景色即使肚子饿也不觉得痛苦。因为我太喜欢花了,这喜爱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在棠梨树下寻找那些凋谢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晓:天刚亮的时候;
2. 驱:驱使,驱赶;
3. 羸马:瘦弱的马;
4. 日将中:太阳即将到达天顶,即正午时分;
5. 眼饱:视觉上得到满足;
6. 念:挂念,担心;
7. 腹空:肚子空空,意指饥饿;
8. 爱花:喜爱花朵;
9. 狂不彻:极其疯狂;
10. 棠梨:梨树的一种,果实小,皮粗糙。
去完善
赏析
《棠梨》是南宋诗人赵鼎臣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七言绝句。首句“晓驱羸马日将中”,描述了作者在清晨时分骑着瘦弱的马匹前往目的地的情景,时间正值太阳即将升至正午的时候。次句“眼饱何曾念腹空”,表达了作者专注于欣赏沿途的美景,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还未进食的饥饿感。
接下来的两句“可是爱花狂不彻,棠梨树下觅残红”,则集中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执着。诗人表示自己因为过于痴迷于春天的花朵而失去理智,即使已经观赏过许多鲜花,他仍然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朵飘落的花瓣,于是便在棠梨树下寻找那些残留的红色花瓣。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以及饱满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美好的春日画卷。同时,通过叙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棠梨》是宋朝诗人赵鼎臣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关注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注重诗词的韵律和对仗。
赵鼎臣(1059-1124),字承之,自号苇溪翁,南宋诗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具传奇色彩,年轻时即以才学闻名,步入官场后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职,后因抗金主张与朝政不合而辞官归隐。
在赵鼎臣所处的时代,宋朝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人阶层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北方的金国对宋朝形成严重的军事威胁,使民众生活在战乱的阴影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赵鼎臣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