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中怅然若失,无缘得见像范蠡那样的高人,只见那烟雾缭绕的树林掩映在五湖以东。
去完善
释义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功成身退后泛舟五湖,成为隐士的象征;五湖:泛指太湖及其周边水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宛溪两岸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通过“六朝文物草连空”一句将视野拉向历史深处,感叹昔日辉煌已化为乌有,唯有天地永恒。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鸟去鸟来”与“人歌人哭”,生动展现了自然循环不息与人间悲欢离合的交织;“千家雨”与“一笛风”则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渲染出深秋的萧瑟与落日的余韵。结尾处借范蠡归隐五湖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遗憾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凝练优美,体现了杜牧诗歌特有的清丽与感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他已过不惑之年,历经宦海沉浮,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宣州自六朝以来就是江南重镇,文物荟萃之地。诗人登临开元寺水阁,凭栏远眺宛溪两岸人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面对眼前山水胜景,不禁联想到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暗含着对仕途人生的思考与惆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