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温偶书
门外溪光倒碧山,怜君终不厌身闲。
直须扫迹利名里,却要策勲文字间。
洗耳时倾高士论,转喉莫犯贵人颜。
百年总是一抔土,且乞余生隐市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前溪水映射着远山的青翠,令人感到无比亲切,我一直在欣赏您的才华,并不厌烦您那悠游自在的生活。
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您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而在文学的世界里,您的贡献不容忽视。
请随时倾听那些高雅之士的议论,不过要注意不要触犯权贵们的威严。毕竟百年之后我们都只是化为一抔黄土,还是希望在这人世间能求得一份宁静与隐逸。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
2. 子温:作者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3. 溪光倒碧山:形容溪水清澈明亮,映照出山影。
4. 利名:名利。
5. 扫迹:扫除一切痕迹,表示隐逸之志。
6. 策勲:建功立业。
7. 洗耳:指聆听高雅的言论。
8. 高士:志趣高尚的人。
9. 转喉:用言语打动他人。
10. 贵人颜:指权贵的脸色。
11. 百年总是一抔土:比喻人总有一死。
12. 市关:城市的角落,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张扩与世无争、淡然超脱的心境。首先,“门外溪光倒碧山”描绘了悠然自得的外部环境,映衬出诗人的从容与平静。接下来的诗句“怜君终不厌身闲”则表达了对友人理解和共鸣的感慨,强调了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而“直须扫迹利名里,却要策勲文字间”两句则是诗人对生活的自我剖析。其中,“扫迹”意为抛却尘世的纷扰,“利名”则表示功利和声望;“策勲”表示积累功勋,而“文字”则代表着文学创作的实践。在这里,诗人暗示了自己虽置身名利世界,但始终坚持通过文字创作来沉淀内心的情感。
接着,“洗耳时倾高士论,转喉莫犯贵人颜”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洗耳时倾高士论”意味着诗人愿意倾听贤达的意见,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而“转喉莫犯贵人颜”则表示在表达观点时,诗人尽量避免冒犯他人,展现出了谦逊谨慎的态度。
最后,“百年总是一抔土,且乞余生隐市关”两句则突显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心境。这里的“百年总是一抔土”意指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而“且乞余生隐市关”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总之,整首诗将诗人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子温偶书》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张扩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中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张扩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的诗词作品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脱颖而出,这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次韵子温偶书》正是张扩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表达了他在人生低谷时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期许。诗句中的“独立苍茫自咏诗”展现了他不甘沉沦的精神风貌,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清醒审视。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张扩个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也是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缩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