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长安渡

标题包含
过长安渡
重来已过十番秋,更十番秋欲白头。 无限旧时心里事,青山残照水东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又一次度过十个秋天,再经历十个秋天就会白发苍苍。 心中充满了无数过去的往事,望着那青山和夕阳映照下的流水,它们都在不断地向东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这里借指当时繁华的城市。 2. 渡:通过江河的地方。这里指的是长安渡,即跨越长安城的一条河流。 3. 十番秋:十年,表示时间长。“番”在古代汉语中,有“次”的意思,“十番”即“十次”或“十回”。 4. 白头:指年老时头发变白。这里用“白头”来形容人的年纪大。 5. 无限:很多,无法计算。这里形容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往事。 6. 青山:青山绿水,形容美好的自然环境。 7. 残照:夕阳的余晖。这里用来描绘夕阳西下时的景象。 8. 水东流:河水向东流淌。这里象征着时间流逝,岁月无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诗人通过对“重过长安渡”的描绘,表达出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感慨。在诗歌中,诗人用“十番秋”来形容时间的流转,暗示着经过了许多春秋的更迭。诗人以白发比喻时间的流逝,表现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无限旧时心里事”,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经历的记忆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人通过对“青山残照水东流”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景象,使诗歌充满了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长安渡》是唐代诗人黄载创作的一首描绘旅途风景的诗歌。这首诗歌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创作的,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唐朝进入了鼎盛阶段,但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 黄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而被贬谪。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诗歌的热爱。在旅途中,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诗歌中,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过长安渡》就是他在一次去长安途中创作的。在诗中,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渡口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出行艰难的实际情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