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刘孟容峸提干二首 其二
吾莆诸寿隽,习静鲁灵光。
有子麒麟种,群孙鸳鹭行。
此行青眼众,见谓白眉良。
通籍何愁晚,庭椿乐未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吾莆":指福建莆田。
2. "隽":优秀。
3. "习静":指沉静内敛的性格或修养。
4. "鲁灵光":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鲁灵光殿赋》,本指宫殿建筑的高大壮丽,这里借指学者们的杰出成就。
5. "麒麟种":比喻有才学的人。
6. "鸳鹭行":出自《诗经·邶风·北风》中的诗句“鸳鸯于飞,肃肃其羽”,寓意亲密无间的兄弟关系。
7. "青眼":青眼相看,表示对人的尊重与喜爱。
8. "白眉":源自《汉书·杜周士传》的典故,白眉被视为才德出众的象征。
9. "通籍":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10. "庭椿":指家庭长辈。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刘孟容的诗。首先,作者提到莆田地区有许多长寿的人,他们都有着宁静的心境,如同孔子所说的“仁者乐山”。然后,作者描绘了刘孟容的家庭成员,他们的子孙如同凤凰和鸳鸯一样高雅、尊贵。接下来,作者强调了刘孟容在众人中的地位,他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最后,作者鼓励刘孟容不要担忧自己的前途,因为他就像庭院里的香椿树,他的家庭会因他而感到快乐。整首诗充满了对刘孟容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别刘孟容峸提干二首 其二》出自南宋诗人王迈之手。创作时间是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饱受战乱、外患之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迈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与刘孟容成为好友,共议国事,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世事无常,刘孟容被任命为提干,即将离开故土前往他地任职,王迈为此写下这组送别诗。
在这首诗中,王迈表达了对刘孟容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寓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柳丝摇梦雨”的形象描绘出离别之际的情景,传达出依依惜别的伤感。在感叹“远游无远近”的同时,揭示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们对家国前途的担忧。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时代背景相互映照,使得这首送别诗具有深远的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