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回剡
华川游未遍,又作剡中游。诗海珊瑚月,书田苜蓿秋。行山时借屐,访雪夜乘舟。别后怀人处,清风独倚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还没有走遍山川河流,我又来到剡溪游玩。月光下吟咏如诗如画的篇章,秋天里播撒书香的希望。登山时会借来木屐,探访白雪之夜会乘船而行。离别之后怀念故地,唯有清风吹拂中独立倚楼。
去完善
释义
1. 华川:即金华山,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
2. 剡(shàn)中:即剡溪,位于今浙江省嵊州市。
3. 珊瑚月:形容文采斑斓的诗篇。
4. 苜蓿秋:意指读书的收获,苜蓿喻指书籍。
5. 行山时借屐:行走山中时常需要借助木屐。
6. 访雪夜乘舟:描写拜访朋友时的情景,夜里乘坐小舟穿越雪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华川游未遍,又作剡中游”开篇,表达了自己游览各地山川的渴望和对剡中风光的热爱。接下来通过“诗海珊瑚月,书田苜蓿秋”描绘出在阅读诗书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和收获。 “行山时借屐,访雪夜乘舟”则展示出自己在探访山水时的喜悦与执着。 最后的“别后怀人处,清风独倚楼”,以寄情于清风之中,表达出诗人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人回剡》,是明朝诗人金涓于万历年间所作。在金涓的诗歌创作生涯中,这时期的他以才情横溢、见解独到而闻名诗坛。他的诗篇取材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既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又有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在创作这首诗时,他正值中年,思想成熟,阅历丰富,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深刻的洞察和领悟。
送人回剡这个时期,明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然而在这表面的繁华背后,各种矛盾也在逐渐积累和激化,尤其是贫富差距加大,民间疾苦加重等问题日益严重。金涓身处其中,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社会的这些现象,并在诗歌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映和揭露。
结合诗人的境遇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看到这首《送人回剡》不仅是对友情的抒发,更是通过描绘归隐田园的场景,表达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