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飞舞的花瓣照亮了两岸的船只,红色的波光粼粼;行驶在榆树林堤上,百里路程的风儿轻轻吹拂,不费半点力气半天就到了。仰卧在船上望天,漫天云朵仿佛静止,其实它们和我在同方向前行,一起在向东流动。

去完善
释义
1. 襄邑:古代县名,位于现在的河南省睢县;2. 两岸:指河的两岸;3. 飞花:飘落的雪花;4. 照船红:映照着船的红色;5. 榆堤:榆树做的河堤;6. 百里:约数,形容距离远;7. 半日风:吹了半天的风;8. 卧看:躺在船上观看;9. 满天云:满天的云彩;10. 不动:静止不动;11. 云与我俱东:云朵和我一起向东移动。

去完善
赏析
《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描绘自己乘船经过襄邑(今河南睢县)时所见的美好风光及感受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河流两岸的花朵在风中飞舞,倒映在河水中如红花照耀船只;百里长的榆堤随着顺风前进,仿佛转眼之间就走完了;躺在船上仰望天空中的云朵似乎静止不动,诗人因此产生了自己和云彩一同向东飘去的错觉。全诗巧妙地运用了视觉、感觉等感官元素,细腻地描绘了旅程中的风景和心境,富有哲理且余韵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襄邑道中》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正值金人入侵,战乱频仍之际。陈与义在这场动乱中,曾避难江南,后又因朝廷推荐而担任湖广宣抚使等职。这首《襄邑道中》便是他在担任湖广宣抚使期间,一次途经襄邑(今河南省睢县)时创作的。
当时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陈与义仍然心怀壮志,希望能为国效力,挽救国家的危机。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山河的美好祝愿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