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语恨飞迟天欲明,殷勤似诉有余情。
仁风已及芳菲节,犹向花溪鸣几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即将破晓,鸟语啾啾,似乎诉说着情意绵绵。和煦的微风轻拂着花瓣,仍然在花溪边留下几声鸟鸣。
去完善
释义
1. 语恨飞迟天欲明:语恨,意为说话带有哀愁。飞迟,指莺鸟啼鸣时飞翔的速度缓慢。天欲明,表示天色将亮未亮的时候。整句意思是,在黎明时分,莺鸟慢悠悠地飞来飞去,它的叫声充满哀愁。
2. 殷勤似诉有余情:殷勤,形容鸟类啼鸣时的婉转动听。似诉,像是在诉说。余情,未尽的感情。整句意谓,莺鸟婉转的叫声像是在诉说着它未尽的情感。
3. 仁风已及芳菲节:仁风,是对上位者的敬称,这里指武相公的德政。芳菲节,即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整句说,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武相公的德政已经惠及大地。
4. 犹向花溪鸣几声:花溪,是指开满鲜花的小溪。整句意谓,尽管春天已经到了,但莺鸟还是会在花溪边再叫上几声,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这春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听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诗中的“语恨飞迟天欲明”描述了黎明时分鸟儿在啼鸣的场景,而“殷勤似诉有余情”则表现了诗人对鸟儿叫声的情感解读,仿佛听到它们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仁风已及芳菲节”描绘了春光满溢的美景,最后一句“犹向花溪鸣几声”则进一步表现了鸟儿的鸣叫与春天的美丽相互映衬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诗意盎然,令人陶醉于美好的春日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武相公春晓闻莺》,是唐代诗人杨巨源所创作的。诗中的“武相公”指的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武元衡。杨巨源与武元衡交情甚厚,此诗即是对武元衡的一首诗和。
此诗作于公元805年左右,此时正是唐朝时期的中晚期。在这个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斗争激烈。唐德宗在位期间,虽锐意改革,却难以挽回颓势。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杨巨源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