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如晦游临淄园示元明
平津开馆大道西,桃夭杳姹通园蹊。
东风入林朱白动,次第装遍枝高低。
红梅最好花正盛,我时往看归仍携。
尔来风雨就零谢,忍见踏尽随春泥。
广文先生厌闲冷,投书结伴散马蹄。
主人同僚相门出,未肯朝暮甘盐齑。
欢然握手喜迎候,促具并走子与妻。
插芳咀甘不知去,归舍已见鸡在栖。
坐挥大句鄙凡近,脱落尘迹登天梯。
不因时节自娱放,颇置白黑为愁凄。
我昏如此漫不省,何异车鼓乐鷃鼷。
长安绿酒春正美,与子一醉万事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
我在京城的一所学府教书,闲暇时在住宅区的一条路上散步。初春时节,桃花盛开,美丽的景致通往了校园的小径。春风吹过树林,红白相间的花朵竞相开放,遍布在树枝的各个角落。那时,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也常常去看望它们,并将它们带回了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花儿都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不禁感到心疼,看着它们被践踏后融入泥土之中。
广文先生说他对闲暇和冷漠感到厌倦,于是写信邀请我们一起出游。我们的主人在与其他有地位的人一起外出的时候,并不愿意整天吃咸菜。他非常高兴地与我们握手,并催促他的妻子和孩子准备一同前往。我们游玩得非常愉快,品尝美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当我们回到住处时,已经看到了鸡在家禽舍里栖息。
我们在游玩过程中创作了许多美妙的诗句,抛弃了世俗的烦恼。我们不因时节而自我娱乐,反而因此生出了许多忧愁。我对此感到有些困惑,就像是听着车鼓乐的鹌鹑一样,漫无目的。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想与你一起在长安饮美酒,共享这愉快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平津:古地名字,此处指平津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
2. 桃花夭杳:形容桃花繁茂的样子;
3. 姹:美丽、好看的意思;
4. 林朱白动:描述桃花的颜色变化;
5. 装遍:装扮,此处指桃花盛开;
6. 枝高低:树枝的高低错落;
7. 梅最好花正盛:赞美梅花是最好的花卉之一;
8. 我时往看归仍携: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9. 尔来:近来;
10. 广文先生:古代文学家的尊称;
11. 投书结伴散马蹄:指朋友之间书信往来,相约出游;
12. 主人同僚:指主人和宾客的关系;
13. 相门出:指出身名门望族;
14. 盐齑:腌菜,比喻清苦的生活;
15. 挥手大句:指诗人的才情横溢;
16. 鄙凡近:看不起平庸之辈;
17. 脱落尘迹:脱离世俗的羁绊;
18. 天梯:喻指登天的阶梯,此处指诗人超群脱俗的品质;
19. 白黑:指黑白两道,即指世事纷繁;
20. 车鼓乐鷃鼷:比喻欢快的音乐;
21. 长安绿酒:唐朝首都长安的美酒;
22. 与子一醉万事齐:表达诗人与友人共享美酒的快乐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一起出游、赏花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春天的美景:桃花盛开,红白相间;东风吹过,花朵摇曳生姿;红梅花儿开得正好,生机盎然。诗人与友人在欣赏这些美景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友谊带来的欢乐。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场风雨过后,花朵纷纷凋谢,令人惋惜。诗人通过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此外,诗人还通过对主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最后,诗人表示愿意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忘却烦恼,共享快乐。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如晦游临淄园示元明》是北宋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仁宗年间(公元960-1022年)。这个时期,韩维在政治上担任了诸多要职,积极参与朝政,对国家和民生有着深深的关切。然而,他也时常感慨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这使得他在诗歌中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境界的深切体验。
在这个时代,北宋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创作,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维与朋友一同游览临淄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和如晦游临淄园示元明》正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