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开八日谒西溪真悟讲师
雨华几席自清馨,茗碗初收篆缕青。
柔弄柳条风剪剪,冷濡梅蕊雪星星。
不嫌黄卷闲遮眼,有意微尘破出经。
思大气吞三世佛,儿孙未到败门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滋润的花朵散发着清新芬芳,茶香缭绕着篆烟袅袅上升。
轻柔的微风摆动着柳枝,寒冷的雪花飘落在梅花蕊上。
不怕黄卷诗词遮住了双眼,有心解读经典破除微尘杂念。
胸怀大志,心吞天地,即使是三世佛陀也难以抵挡我雄心壮志,子孙未至门庭未衰。
去完善
释义
1. 西溪: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2. 真悟讲师:一位名叫真悟的僧人。
3. 雨华:指佛教中的瑞祥之相,如雨般的花朵。
4. 几席:茶几和座位。
5. 清馨:清香的气味。
6. 茗碗:茶杯。
7. 篆缕青:形容茶的烟气像篆书一样曲折缭绕。
8. 柔弄:轻轻地摆动。
9. 剪剪:形容春风轻柔而寒意未尽。
10. 冷濡:寒冷潮湿。
11. 梅蕊:梅花的花蕾。
12. 雪星星:比喻雪花飘洒如繁星点点。
13. 黄卷:古籍、经书。
14. 微尘:佛教用语,指微小的颗粒,喻指细小的事物。
15. 破出经:指领悟佛法真理。
16. 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泛指一切佛。
17. 儿孙:指弟子、传人。
18. 败门庭:指家业衰败。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岁开八日谒西溪真悟讲师》诗中,释正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技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美景,并通过诗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联“雨华几席自清馨,茗碗初收篆缕青”描绘了诗人拜访西溪真悟讲师时的场景。湿润的花朵为几案增添了清新的气息,刚刚喝完茶的茶碗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能看见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与真悟讲师畅谈人生的情景。
颔联“柔弄柳条风剪剪,冷濡梅蕊雪星星”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自然景色。轻柔的春风抚摸着柳条,花朵上的雪渐渐融化,这些细节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颈联“不嫌黄卷闲遮眼,有意微尘破出经”则传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知识点,也能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尾联“思大气吞三世佛,儿孙未到败门庭”则是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只要胸怀大志,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同时,他也告诫人们要勤奋努力,不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遭受生活的困苦。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佛法的理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他的诗句充满了哲理,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开八日谒西溪真悟讲师》是宋代诗僧释正觉所创作的诗篇,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前后。释正觉(1091-1157),俗姓李,字觉民,号虹堂,出生于宋哲宗元祐年间,浙江临安人。他是一位深谙佛理、文学修养深厚的诗僧,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在这个时期,北宋经济繁荣,科技文化成就显著,文人墨客的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释正觉作为一位修行僧人,深受当时文坛的影响,他的诗作充满了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关注。
释正觉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他在拜会西溪真悟讲师时,深感佛学智慧的力量,从而抒发了自己对修行的虔诚之心。这首诗以流畅的诗句、深沉的意境展现了释正觉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