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张仪

标题包含
张仪
荆楚南来又北归,分明舌在不应违。 怀王本是无心者,笼得苍蝇却放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夤(生卒年不详),字昭梦,又字仲房,号野狐泉人。五代时期福建闽县人。 他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著名文人,以文才横溢、诗名远播而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五代诗坛之宗匠”。 据史书记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从南方到北方,楚国人来来往往,他们说话的能力并没有丧失。可是,楚怀王这个人却并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本应该抓住这些人才,却放任他们离去。
去完善
释义
《张仪》 徐夤 1. 荆楚:古代中国南方的地理区域,包括今湖北、湖南及江西一带。 2. 南来又北归:指张仪被楚怀王俘虏后又回到秦国。 3. 分明舌在不应违:张仪凭其口才说服楚怀王释放自己,舌头还在但不被相信有错。 4. 怀王本是无心者:形容楚怀王的昏庸无能。 5. 笼得苍蝇却放飞:比喻虽然抓住了张仪这个人才,但最后却轻易地放他走了。
去完善
赏析
《张仪》这首古诗描绘了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机智和谋略。首句“荆楚南来又北归”讲述了张仪出生于楚国,后来投奔秦国,成为了秦国的丞相。次句“分明舌在不应违”则突出了张仪的口才和智慧。他能够用言语说服各国君主,使得秦国得以壮大。第三句“怀王本是无心者”则是说楚怀王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君主,最后一句“笼得苍蝇却放飞”则暗示张仪巧妙地利用了楚怀王的弱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比喻,展现了一个有才华、有智谋的张仪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张仪》是唐朝诗人徐夤的一首咏史诗,表达了诗人对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敬仰和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7年前后,正值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在这个阶段,徐夤年仅弱冠,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学习刻苦,才华横溢。然而,由于家道中落,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之苦。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张仪这位古代智者的崇敬,借以抒发自己的壮志未酬之情。 在徐夤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后期,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尽管表面上政治稳定,但实际上各种弊端已日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徐夤对张仪这样的智者充满了向往,希望通过他们的智慧和谋略来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社会。 总的来说,《张仪》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以及徐夤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诗人以张仪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抱负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