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伯父生朝三首
夜阑修竹罢傅觞,清晓诜诜辑燕堂。
浴冠舞童春服盛,秀眉齯齿颂声长。
傅山细吐晴霏润,大斗高斟腊味香。
华发他年多胜事,凤纶重叠拜恩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在竹林间结束宴饮,清晨在热闹的厅堂里迎接宾客。
沐浴后的舞童穿着华丽的春服,年长的乐师们唱诵着长长的歌曲。
晴天的山林间弥漫着湿润的气息,巨大的酒碗里斟满了醇香的腊味。
虽然白发苍苍,但这么多年还是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发生,在层层叠叠的凤凰纹饰下拜谢恩情。
去完善
释义
1. 夜阑:指夜深时分。
2. 修竹:形容高大挺拔的竹子。
3. 罢傅觞:结束宴饮聚会。罢,结束;傅觞,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中的“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歌以舞,以乐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表示宴请宾客之意。
4. 清晓:清晨。
5. 诜诜:众多人的样子。
6. 辑燕堂:宴会场所。辑,聚集;燕,通“宴”。
7. 浴冠:沐浴并戴好帽子,指准备参加宴会。
8. 舞童:跳舞的孩子。
9. 春服:春季服装。
10. 秀眉齯齿:形容老年人的健康状态。秀眉,清秀的眉毛,比喻老年人健朗的精神状态;齯齿,老年人牙齿脱落,用以指代老年。
11. 颂声长:赞美声音不断。颂,赞美;声,声音。
12. 傅山:传说中的仙山。
13. 细吐晴霏润:形容雾气弥漫。晴霏,晴天时的雾气;润,湿润。
14. 大斗高斟:指使用大酒杯喝酒。大斗,古代的一种大酒器;高斟,倒满酒。
15. 腊味香:指春节时的香气。腊味,腊肉等过年食品;香,香气。
16. 华发:花白的头发,形容年老。
17. 多胜事:形容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18. 凤纶:皇帝的诏书。凤纶,凤凰的羽毛,此处用以比喻诏书的尊贵;重叠,重复;拜恩光,接受皇帝的恩典和光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四伯父生朝三首》,描绘了诗人在四伯父生日宴会上所见所感。首联“夜阑修竹罢傅觞,清晓诜诜辑燕堂”,诗人以夜间举行宴会开始,宴会结束后又迎来早晨的热闹场景,表现了家族成员间的亲情和欢庆气氛。颔联“浴冠舞童春服盛,秀眉齯齿颂声长”,通过描绘儿童穿着春天的服饰翩翩起舞,老年人们吟诵诗歌的场景,展现了家族的繁荣和温馨氛围。颈联“傅山细吐晴霏润,大斗高斟腊味香”,则通过对天气、美食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这次生日宴会的盛况。尾联“华发他年多胜事,凤纶重叠拜恩光”,则寄托了诗人对四伯父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和对家族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伯父生朝三首》是南宋诗人项安世在公元1195年为庆祝其四伯父生日而作的三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国家正处于金国南侵的威胁下,政治局势紧张。
项安世的生卒年不详,但在这一时期,他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危亡有着深深的忧虑。他的诗词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安定和平的愿望。
在《四伯父生朝三首》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金国屡次南侵,南宋政府被迫签订屈辱条约,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项安世写下了这三首诗,以此表达对四伯父的尊敬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