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标题包含
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道俗骈阗留不住,罗浮山上有心期。 却愁仙处人难到,别后音书寄与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道俗满堂纷乱攘攘令人无法停留,在罗浮山上仍有缘分的期待。 却又担忧那神仙的居所人们难以到达,分别之后,想寄送的信还能给谁呢?
去完善
释义
1. 道俗:指僧人和世俗之人。骈阗:也作“骈田”,指人物聚集、络绎不绝。 2. 罗浮山:在广东省博罗县境内,是道教圣地之一。 3. 心期:内心期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赠别为题,诗人借描写友人王炼师的离别,表达了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以及离别的哀愁。“道俗骈阗留不住”一句表达出诗人在友人离开时的无奈与不舍。“罗浮山上有心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在罗浮山上再次相聚的美好愿景。接下来的“却愁仙处人难到”和“别后音书寄与谁”两句既表示了诗人对于离别的忧虑——担心难以再会;又传达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希望可以保持联系。整体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婉约、抒情的特点,情感深沉而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别王炼师往罗浮》是唐朝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一段特殊时期,诗人施肩吾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试不第。因此,他开始转向道教,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王炼师,两人成为了好友。 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唐代时期,罗浮山已经成为了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许多道士和炼师在此修炼。王炼师即将前往罗浮山修行,施肩吾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