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
枕上杜鹃啼,匆匆早起时。
出行天未晓,月在杏花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枕头上的杜鹃鸟在啼鸣,让我匆匆忙忙地醒来。
出门的时候天空还没有亮,月亮正挂在杏树枝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枕上:指躺在床上的时候。
2.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杜宇。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春末夏初之际,鸣声凄厉。
3. 起:起床。
4. 天未晓:天还未亮的时候。
5. 月在杏花枝:月亮高挂在杏树枝头。
去完善
赏析
《行香》是孔平仲的一首描绘春晨景色的古诗。全诗通过对杜鹃、早醒、出行、月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早晨的清新与活力。
首句“枕上杜鹃啼”以杜鹃鸟的鸣叫作为切入点,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杜鹃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春光的到来,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紧接着的“匆匆早起时”表明诗人为了欣赏这美好的春光,迫不及待地早早起床。这里的“匆匆”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第三句“出行天未晓”描述了诗人出发时的情景,虽然天还未亮,但月亮仍在天空照耀着,洒下一片银白的光辉。这里的“天未晓”和“月在杏花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春天的朝气和生机。
最后一句“月在杏花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月亮和杏花的映衬,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春晨图。这里的“杏花枝”不仅是实指春天的花朵,也是象征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总之,《行香》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香》是宋代诗人孔平仲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孔平仲作为宋初著名的文人,其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文人诗风的影响。
在创作《行香》时,孔平仲正值人生低谷。他曾经因为科举考试失利而不得志,但并未因此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行香》便是他在面对困境时,对人生的感慨和寄托。
在那个时代,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文人士大夫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孔平仲在《行香》中表达了身处逆境却不失信念的坚定态度,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