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必达郢亭杂咏韵
君家华屋隠松关,满壑清风六月寒。
半岁胡为漫蓬转,篇诗犹解惜春阑。
人言占马应东首,我欲移文向北山。
试问啼鹃缘底事,尽情终日劝人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家宅位于松树掩映的地方,清凉的风吹过满谷,让人感觉像是六月的冬天。我在外面游荡了半年,依然喜欢写诗来留住春天的脚步。人们都说良马应该向着东方奔跑,而我则向往北边的山峦。
我想问那杜鹃鸟因为什么事情而啼哭?原来是它整天都在提醒人们回家。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君家:你家。
2. 华屋:豪华的房屋。
3. 松关:松树丛中的关卡,这里指隐居住所。
4. 壑:山谷。
5. 清风:清凉的风。
6. 六月寒:形容环境清幽凉爽。
7. 半岁:半年。
8. 蓬转:像蓬草一样四处飘散,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9. 篇诗:诗篇,诗歌。
10. 犹解:尚且懂得。
11. 惜春阑:惋惜春天的结束。
12. 人言:人们说。
13. 占马:骑马占卜,古代的一种风俗习惯。
14. 东首:东方。
15. 我欲:我想要。
16. 移文:古代的文书传递。
17. 北山:泛指北方的山。
18. 试问:试着询问。
19. 啼鹃:杜鹃鸟的叫声。
20. 缘底事:因为什么事。
21. 尽情:尽情地。
22. 终日:整天。
23. 劝人还:劝说别人回来。
去完善
赏析
《和武必达郢亭杂咏韵》廖行之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六月时节的寒意,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眷恋之情。首联“君家华屋隠松关,满壑清风六月寒”,描述了诗人在友人家的所见所感,通过“华屋”与“松关”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半岁胡为漫蓬转,篇诗犹解惜春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半年来飘泊不定的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春天的留恋。颈联“人言占马应东首,我欲移文向北山”,揭示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过上安宁生活的愿望。尾联“试问啼鹃缘底事,尽情终日劝人还”,以杜鹃鸟的啼鸣作为象征,表达出诗人希望回到故乡,过上无忧无虑生活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武必达郢亭杂咏韵》是南宋文人廖行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此时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但也处于国家内外矛盾激化的时期。
廖行之出身贫寒,曾担任低阶官员,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然而他并不气馁,反而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积极进取。他的诗歌以描绘乡村风光、抒写人生感悟为主要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和人生哲理。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一隅,统治者沉溺于奢华享乐,而北方金国势力日益强大,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廖行之的诗歌表现出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也反映了南宋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