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靖州江通判埙生日)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
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逐渐升起照耀着耕牛头顶的新年时光。庄重悠扬的黄钟之声回荡在天地之间,给世间带来温暖和希望。在厅堂里响起阵阵祝福的声音,我们在清风明月的亭子前再次相聚。
人们依旧是熟悉的面孔,但风景却不断更新。明天将有六株桂花陪伴在两棵椿树下。边疆的父老乡亲都惊讶于曾经见过这样的景象,就像是你们家有与众不同的春光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靖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怀化市;
2. 江通判埙:词题中人物姓名,江埙,靖州通判(官职名);
3. 日上牛头:古代计时方式之一,这里指日出时分;
4. 黄钟:乐器名称,这里代指音乐;
5. 煦:温暖、照耀;
6. 乾坤:天地之间;
7. 弦歌堂:乐歌场所;
8. 三称寿:祝寿时连续唱三次祝愿的言辞;
9. 风月亭:观景凉亭;
10. 见君:看到你(江通判埙);
11. 人似旧:人们还和以前一样;
12. 景长新:景色不断变化更新;
13. 明朝:明天;
14. 六桂:指六种花卉;
15. 侍双椿:陪衬两棵古老的桂树;
16. 蛮邦: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这里指靖州地区;
17. 父老:当地的老百姓;
18. 曾见:曾经见过;
19. 得似:能够像;
20. 君家:你家;
21. 别有春:另有一种繁荣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为庆贺靖州江通判埙生日的词。作者魏了翁以“日上牛头度岁辰”起笔,点明时间已入新的一年。接着用“黄钟吹暖煦乾坤”一句描绘出一片和煦的春日景象,也为全词营造了温暖、祥和的氛围。
在诗词的下阕中,作者首先通过“人似旧,景长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光虽逝,但人的精神和风貌却应历久弥新。随后又以“明朝六桂侍双椿”描述了一幅繁荣昌盛的场景,预示着主人公前途无量。最后两句“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则以感叹的方式赞美了主人公家族的繁荣与影响之深远。整首词格调高雅,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靖州江通判埙生日》是南宋著名文人魏了翁所作。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县)人。他生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卒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享年37岁。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朽,金兵南侵,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魏了翁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他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曾历任国子监正、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遂宁府、潼川府等地方官职。在担任通判时,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在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下,魏了翁正值在靖州江通判任上,时值冬季,正是梅花盛开之际。他在庆祝靖州江通判的生日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鹧鸪天》。词中表达了对友人江埙的诚挚祝福,同时也反映了魏了翁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