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相观音赞
狮子国中,随类度生。
盘石海潮,呵吼不停。
要见真狮子儿,于斯观其音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狮子国:又称为僧伽罗国,位于现在的斯里兰卡,因为当地的佛像多以狮子为座,故称。这里用“狮子国”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
2. 随类度生:意为根据各类众生所需来教化他们,使他们都得到解脱。
3. 盘石海潮:比喻广大无际的佛法,佛法的传播如同潮水般永不停止。
4. 呵吼不停:形容狮子相观音的声音威严宏大,传播甚远。
5. 真狮子儿:指真正的菩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菩萨具有威仪庄严的神态。
6. 于斯观其音声:在狮子相观音这里观察其声音,寓意是向观音菩萨学习、体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狮子相观音赞》是宋朝释智朋所作的颂扬观音菩萨的诗。诗中以狮子的形象和声音比喻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赞美她广度众生、永不停歇的精神。诗人以“狮子国中,随类度生”开篇,强调了观音菩萨在狮子国度中的地位,表达了她不分种类地普度众生的伟大胸怀。接着,用“盘石海潮,呵吼不停”描绘了观音菩萨如同磐石般的坚定意志和对世间众生的关爱之情,即使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苦难也毫不退缩。最后,通过“要见真狮子儿,于斯观其音声”提醒人们要真正理解观音菩萨的伟大,就必须聆听她的教诲,感受她的悲悯之音。全诗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意境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无畏精神和广大胸怀,使人们对观音菩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狮子相观音赞》是宋代释智朋的一首描绘观音菩萨形象的赞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即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观音菩萨作为佛教的重要神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敬仰和崇拜。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智朋作为一名禅宗僧人,对观音菩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信仰。他可能受到了禅宗哲学的影响,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顿悟,以及对世界的慈悲关怀。在他的生活中,他可能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境,这使得他对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崛起,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依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