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 其四
残花怅望近人开,不尽长江滚滚来。寒食清明都过了,鹧鸪飞上越王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凋零的花朵让人倍感惆怅,新花在眼前盛开;长江水涛涛不绝地涌来。清明节和寒食节已过,鹧鹄飞上了越王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安南:古地区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一带。
2. 官事:公务,政事。
3. 了:完毕,结束。
4. 清明日: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扫墓祭祖活动较多。
5. 感事:感慨世事。
6. 集句:指搜集、选取前人的诗句,组合成新的诗篇。
7. 奉呈:敬献给对方。
8. 贡父尚书:即张贡父,本名张安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时任尚书之职。
9. 世子:帝王的嫡长子。
10. 大夫:古代官职名,此处指朝中官员。
11. 篇篇见寒食:每篇诗中都提到寒食节。
12. 近人开:靠近人多的地方开放。
13. 尽:穷尽,完全。
14. 长江:中国的第一大河流。
15. 滚滚来:形容水势浩大、连绵不绝。
16. 寒食:寒食节,又称熟食节、冷节,在清明节前一天。
17. 过了:过去了,结束了。
18. 鹧鸪:鸟名,体形似母鸡,羽毛黑白相间,善于鸣叫。
19. 越王台:春秋时期越国的宫殿遗址,位于今浙江绍兴。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陈孚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时令特征,表达出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感慨。首句“残花怅望近人开”写出清明节期间花朵凋谢的景象,以落花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世的变迁,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的感叹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接下来两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则寓意时间的长河永无止境地流动,以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人无法抵抗。
接下来的“寒食清明都过了”表示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紧接着的“鹧鸪飞上越王台”则是借景抒情,用鹧鸪鸟飞上越王台的景象,暗喻个人意志挣脱羁绊,表现诗人的豪放不羁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述说人生哲理,展现出一个富有哲理和豪迈气质的陈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 其四》是南宋诗人陈孚的一首集句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40年左右。
这个时期,陈孚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期。他原本是南宋的一位官员,但在南宋灭亡后,他选择归隐田园,不再参与政事。他的这一决定,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王朝已经走向衰落,北方的蒙古帝国不断侵扰南方,使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陈孚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然而,他的呼吁和抗争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使他感到无奈和痛心。因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忧国忧民之情。
在清明节这一天,陈孚有感于时事,遂创作了这首《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 其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国之思和对清明时节的感慨。他以集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