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中秋韵

标题包含
和中秋韵
月魄诗魂两鬭清,却嫌歌管揭危亭。 遥知山鬼形难遯,谁洗天公眼暂明。 物外风光何皛皛,人间爝火谩荧荧。 酒狂径欲骑鲸去,一拂鸿蒙散窅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光与诗人的灵魂在夜色中争辉,歌声和管乐在亭子里回荡。远处的山鬼形影难觅,谁能洗净天公的眼睛使之明亮?世外的风光明亮无比,人间的火焰闪烁不定。酒后的诗人如巨鲸般自由自在,一挥手,驱散漫天的寂静和幽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月魄:指月亮的亏缺部分,这里代指月亮。 2. 诗魂:指诗歌的精神或灵魂,这里代指诗人。 3. 鬭清:指月亮和诗人之间相互映照,比喻诗人和月亮的融合。 4. 歌管:指歌唱和音乐,这里代指娱乐场所。 5. 揭危亭:指在高台上欣赏风景。 6. 遥知:远距离了解或猜测。 7. 山鬼:传说中的山神,这里代指山林中的隐士。 8. 形难遯:难以隐藏行踪。 9. 天公:天,这里指自然的造化之力。 10. 洗天公眼:形容大自然的光明。 11. 皛皛:明亮的样子。 12. 物外:尘世之外,指超脱世俗的境界。 13. 人间:指现实社会。 14. 爝火:小火把,这里比喻人间的微弱光芒。 15. 谩荧荧:微弱的光亮闪烁不定。 16. 酒狂:饮酒狂放的诗人。 17. 径欲:直接想要。 18. 骑鲸去:骑鲸,指乘船在海上遨游;骑鲸去,指追求自由的生活。 19. 一拂:轻轻一抹。 20. 鸿蒙:混沌未开的状态,这里指宇宙。 21. 散窅冥:指消失在天际,融入无尽的虚空。
去完善
赏析
《和中秋韵》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赏月时所感,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间世态进行对比,进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首联以“月魄诗魂”入诗,描述了月亮的光辉与诗人的才情相互映衬的景象。这里的“斗清”可以理解为明月与诗词相互竞争,看谁更胜一筹,彰显了诗人的才情。然而,诗人却觉得歌管之声在亭子里响起,破坏了这个美好的意境。 颔联写景,描绘了远处的山峰与明亮的月光相互映照,犹如鬼魅的影子难以逃脱。这里用“山鬼”象征世间纷繁复杂的世事,用“天公”代表自然界的美好。诗人以此表达出内心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颈联则进一步描述了自然界与人间的反差:自然界的光亮闪耀,而人间的烛光微弱渺小。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人间世态的思考,以及他期望远离纷扰,回归自然的想法。 尾联通过“酒狂径欲骑鲸去”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借酒消愁,渴望超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最后一句中的“一拂鸿蒙散窅冥”更进一层,表示诗人想要抛开一切尘世烦恼,沉浸在浩渺的宇宙之中,达到精神世界的至高境界。 总的来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和理想化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中秋韵》是南宋词人张侃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46年,正值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外患频仍,民族矛盾激化。 在这个时期,张侃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战乱和政治斗争,一度被贬谪。这使得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感受更加深切。在中秋月圆之时,他以诗言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之情。 在《和中秋韵》中,张侃以明月、玉兔、吴刚等形象,描绘了中秋节的美好景象。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他以“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以“振衣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一点愁”表达了民众的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和中秋韵》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晚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