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赤壁矶

标题包含
登赤壁矶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 岂有危巢与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 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韩驹"的详细信息。可能你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不多。如果你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比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更多资料。
去完善

译文
漫步在翠竹白沙间,手挽藤梢攀至高峰。 在这险峻的地方并无栖身之鸟,只有翱翔的海鸥留下痕迹。 规划两亩土地准备告老还乡,留恋这众多山峦稍作停留。 即使一百天任职也不足挂齿,唯有诗篇留存江边的楼宇。
去完善
释义
1. 赤壁矶: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边上的一个岩石突出地,因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而闻名。 2. 缓寻翠竹白沙游:缓,慢慢地;翠竹,绿色的竹子;白沙,白色的沙滩。这一句的意思是,慢慢地寻找绿色的竹林和白色的沙滩游玩。 3. 更挽藤梢上上头:更,再;挽,拉;藤梢,藤的末端;上头,上方。这一句的意思是,再次拉着藤的末端爬上更高的地方。 4. 岂有危巢与栖鹘:危巢,危险的鸟巢;栖鹘,栖息的鹘鸟。这一句的意思是,哪里有危险的鸟巢和栖息的鹘鸟呢? 5. 亦无陈迹但飞鸥:陈迹,陈旧的痕迹;飞鸥,飞翔的海鸥。这一句的意思是,也没有陈旧的痕迹,只有飞翔的海鸥。 6. 经营二顷将归老:经营,管理;二顷,两公顷,约为29亩;归老,退休后回乡。这一句的意思是,管理着两公顷的土地,准备退休后回乡。 7. 眷恋群山为少留:眷恋,留恋;群山,多座山;少留,短暂停留。这一句的意思是,留恋这多座山,因此短暂地停留。 8. 百日使君何足道:百日,一百天;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何足道,不值得说。这一句的意思是,一百天的官职并不值得说。 9. 空余诗句在江楼:空余,只剩下;江楼,江边的小楼。这一句的意思是,只剩下诗作留在江边的小楼上。
去完善
赏析
《登赤壁矶》是南宋诗人韩驹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赤壁矶上的所见所感。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以翠竹、白沙为背景,展示了赤壁矶优美的自然风光。诗人缓缓地寻找着游览的路径,攀援藤梢向上攀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颔联“岂有危巢与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借物抒怀,描述了赤壁矶上没有险峻的巢穴和栖息的鹘鸟,也没有陈旧的遗迹,只有飞翔的海鸥。这些景象衬托出赤壁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以及他对群山的眷恋之情。诗人设想在赤壁矶附近开辟一片土地,准备晚年在此度过,但由于对群山的留恋,他决定在离开之前再稍作停留。 尾联“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意味着在赤壁矶上做官一百天并不值得夸耀,如今只剩下诗篇流传在江边的楼宇之中。这里暗示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赤壁矶》是宋代诗人韩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时年韩驹57岁。这一时期,正值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作为诗人,韩驹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忧虑。 在韩驹的人生经历中,他曾担任过京官,但因直言敢谏,遭到排挤,被贬为荆州(今湖北荆州)知州。他在荆州期间,游览了赤壁矶,写下了这首描绘赤壁矶壮丽景色的诗篇。赤壁矶位于长江中游,是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韩驹通过对赤壁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遭贬谪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他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历史回顾,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韩驹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他作为一个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