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壮观亭为真州作

标题包含
壮观亭为真州作
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 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 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 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造(1012年-1067年),字天祚,号刚简,江苏高邮人。北宋官员、文人。 陈造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都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近年经常梦见这里的高山,突然觉得平常的景色也变得美丽了。吴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应该会忘记月亮的观赏,淮乡的风光绝不输给平山。高耸的屋檐和曲折的栏杆在天空中若隐若现,层峦叠嶂的山峰和横卧江面的山峦几乎近在咫尺。听说这里的宾客主人都善于作诗,他们挥毫泼墨的时候仿佛有风雷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壮观亭:位于江苏仪征市东南的灵鹫山。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是陈造当年游览过的地方之一。 2. 真州:今江苏仪征县。建于公元前223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 频年:多年。表示连续数年进入梦境而跻攀壮观亭。 4. 平时:和平时期。这里指诗人想象中的太平盛世景象。 5. 吴客:泛指来自江南地区的游客。月观,即月亮观赏地,位于扬州大明寺西侧。此处通过对比,强调真州的景致之美,以至于外地游客忘记了月观的美景。 6. 淮乡:淮河地区。平山,泛指丘陵地带。以淮乡美景来衬托真州的风景独特之处。 7. 飞檐曲槛:形容壮观亭的建筑风格。飞檐,指亭子翘起的檐角;曲槛,曲折的栏杆。霄霏,指云雾飘渺的景象。 8. 叠嶂横江:形容江边群山起伏的景象。 9. 风雷落笔:形容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文笔惊人。
去完善
赏析
《壮观亭为真州作》是南宋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描写壮观亭景象的七言律诗。诗人在诗歌中通过对壮观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联“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描述了诗人多次梦见攀登壮观亭的景象,如今突然出现在眼前,使诗人感受到了平时的气氛。这里的“跻攀”和“气象”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壮观亭的向往和热爱。 颔联“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诗人以吴客的身份,强调了壮观亭的美丽景色,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都忘记了月观的存在,而淮乡的风光更是胜过平山无数。这里用“忘月观”和“不数平山”来赞美壮观亭的美景,体现了诗人对故乡风光的热爱之情。 颈联“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描绘了壮观亭的壮丽景象,飞檐曲槛在云气缭绕的地方,层层山峦横卧在江面之上。这里通过“飞檐曲槛”和“叠嶂横江”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壮观亭的独特风貌。 尾联“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赞扬了壮观亭的主人擅长写诗、待客热情的风貌。诗人借“风雷落笔”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主人文学造诣的敬佩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壮观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风光的热爱和赞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壮观亭为真州作》是南宋诗人陈造的一首描绘江山壮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在这一年中,陈造担任真州刺史,负责管理真州的政务。 在这段时间里,陈造关注民生,积极处理政务,同时也对真州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兴趣。真州地处长江和淮河的交汇处,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这也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热情。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壮观亭为真州作》这首描绘真州壮丽风光的诗篇。 在诗中,陈造通过对壮观亭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真州山水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于国家和民生的关注,表现出一位政治家的人文情怀。这首诗歌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的稳定,以及文人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