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到白石寺次壁间郑如圭韵

标题包含
到白石寺次壁间郑如圭韵
寺古僧多老,云深水自流。 鸟声惊客梦,山色到江楼。 落日千林迥,清风一迳幽。 幽怀终未已,归去辄回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张九成"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寺庙历史悠久,和尚众多;云雾环绕中,溪水静静流淌。 鸟儿鸣叫,打破了游客的美梦;山的颜色映照在江边的楼宇之中。 太阳即将落下,穿过森林显得那么遥远;清风吹拂,小径变得幽静。 内心深深的思念,始终无法忘记;回到故地,仍然会频频回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如圭:疑为作者友人。 2. 石寺:指白石寺,位于今中国某地的一座寺庙。 3. 古:历史悠久。 4. 僧多老:指寺庙中有多位年长的僧人。 5. 云深:形容山林深处云雾缭绕的景象。 6. 水自流:指溪水自然流淌。 7. 鸟声:鸟儿的叫声。 8. 客梦:旅人的梦境。 9. 山色:山中的景色。 10. 江楼:江边的小楼,此处指观景的地方。 11. 千林:众多的树林。 12. 迥:遥远。 13. 一迳:一条小路。 14. 幽:寂静。 15. 幽怀:深沉的思绪。 16. 未已:没有结束。 17. 归去:回去。 18. 辄:总是。 19. 回头:回头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到白石寺”为题,表达了作者在游览寺庙时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古老的寺庙、悠然的僧侣、流淌的溪水等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自然风光画面。诗中的“鸟声惊客梦,山色到江楼”,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在山林间欢快地歌唱,而青山绿水则映照出江楼的美丽景色。 在诗的最后,“幽怀终未已,归去辄回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寺庙景色的留恋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线,体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到白石寺次壁间郑如圭韵》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著名学者、文人张九成于公元1240年左右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宋朝正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金国的威胁,国家政治局势紧张。张九成因直言敢谏,多次上疏弹劾权臣而受到贬谪,远离政治中心。此次到白石寺,他感悟到世事如梦,于是借题发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政治见解。 在诗中,张九成以佛家禅宗的“参禅”为切入点,揭示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并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对现实社会中的人们贪图名利、争夺权力的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他以古鉴今,以诗为镜,既是对自己的劝诫,也是对时人的警示。 此外,从诗中可以看出张九成对于儒家仁爱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有着深厚的领悟。他将这些思想融入诗歌之中,使其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博大的胸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