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巢 其二
九江秀色可揽结,谪仙爱彼巢云松。
寂寞风流三百载,此轩奇观蹑前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九江市的美景仿佛可以用手揽结,诗人李白特别喜欢那里的云雾缭绕的山松。这里曾有过寂寥的风流才子,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这个亭子就是他们探寻奇观的前迹。
去完善
释义
1. 九江: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的一段。
2. 谪仙:贬谪的仙人,这里指李白。
3. 巢云松:指诗人在庐山中所建的“云巢”。
4. 三百载:此处指的是李白去世至今已约有三百年。
去完善
赏析
释道潜的《云巢 其二》是诗人描绘其观赏九江秀色时所生发的美学感想。首先,他以“谪仙”李白为例,表达了他对身处云端、拥揽秀色的向往和追求;接着又通过“寂寞风流三百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旧之情以及历史的沉重感。最后,他呼应了开篇的“九江秀色”,强调自己所见的奇观与前人足迹紧密相连,这既是对前人的敬意,也暗含着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骄傲。这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其身后历史及文化传统的深思,可谓情景交融,蕴藉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巢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官场,而佛、道、儒三教并行的政策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其中,禅宗文化影响深远,许多文人选择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
释道潜作为一位著名的禅宗僧人,以其才情横溢的诗词作品闻名于世。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然而,他在诗中并未流露出消极的情绪,而是以超脱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在《云巢 其二》中,他以“浮云朝暮改,世事总堪嗟”的感叹,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理解,并通过描绘云巢周围的景色,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