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司理采芙蓉图
纫之以湘累秋兰之珮,载之以剡溪夜雪之舟。
漱之以清冰寒露之壶,浇之以碧玉晴云之瓯。
著童船尾书船头,荷花浦溆双飞鸥。
新红如洗云锦稠,停桡竚棹香浮浮。
薰风满座凉飕飕,醉面欲醒谁相酬。
若有人兮眇中洲,把住月老叫不休。
花亦问月愁不愁,何以了此蒹葭秋。
蛟宫蛟宫夜泣悲灵修,鳞幢欲湿行云留。
楚骚如水不可作,此意难以笔墨求,荡予桨兮涯之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用湘水美人所佩的香草穿起了它,乘着江南水乡夜间落雪的小船带它上路。
以清澈的泉水和露水洗净它,用碧绿的玉瓯来斟酌它。
让小孩儿在船尾看书,船头有飞起来的海鸥。
映衬出鲜艳的颜色如同柔软的丝绸,让船停下来欣赏这满溢的香气。
微风拂过,凉爽宜人,喝醉了的人脸上显露出微微的醉意。
似有人在这美丽的沙洲上,拉住月老问个不停。
花儿也问月亮忧愁不,怎么能渡过这芦苇丛生的秋天呢?
龙宫的夜晚悲伤不已,云朵似乎也被留下了眼泪。
离骚的曲子如流水般滔滔不绝,这份情感却难以用笔墨描绘,我只能划着我的船桨,去寻找那深不可测的岸边。
去完善
释义
1. 纫之以湘累秋兰之珮:纫,意为串联。湘累,指的是屈原的投江自沉。秋兰,是一种秋季开花的植物,这里象征美好的品质。珮,是古代的一种玉佩。
2. 载之以剡溪夜雪之舟:剡溪,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唐代诗人在此留下了大量描绘雪景的诗篇。这里以此比喻采芙蓉的船。
3. 漱之以清冰寒露之壶:清冰,形容露珠透明。寒露,秋天的露水。
4. 浇之以碧玉晴云之瓯:碧霞,绿色的玉器。晴云,指天空晴朗时产生的云彩。瓯,是古代的陶器或瓷器。
5. 著童船尾书船头:著童,指从事文书工作的年轻学子。
6. 新红如洗云锦稠:洗云,指天空的白云。云锦,比喻花朵色彩斑斓。
7. 停桡竚棹香浮浮:停桡,指停止划船。竚棹,意为站在船桨上。
8. 薰风满座凉飕飕:薰风,指夏天暖和的风。
9. 若有人兮眇中洲:眇,意为消失在水中的小岛。
10. 把住月老叫不休:月老,中国古代传说中掌管婚姻的神。
11. 花亦问月愁不愁:表示花儿也会关心月的哀愁。
12. 何以了此蒹葭秋:蒹葭,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的意思是度过秋天。
13. 蛟宫蛟宫夜泣悲灵修:蛟宫,古人想象中蛟龙居住的宫殿。悲灵修,赞美修行者的悲哀。
14. 楚骚如水不可作:楚骚,指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15. 荡予桨兮涯之幽:荡,指在水上漂浮。涯,水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湘累秋兰之珮、剡溪夜雪之舟、清冰寒露之壶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中的荷花浦溆双飞鸥、新红如洗云锦稠等诗句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此外,诗人还通过若有人兮眇中洲、花亦问月愁不愁等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司理采芙蓉图》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方岳作为一位文人,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如“司理”一职。他在任期间,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和官僚腐败现象,心中充满了忧虑。然而,他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寄情于山水田园,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首《题司理采芙蓉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的时期。金兵入侵,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尽管如此,南宋文人士大夫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通过诗歌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总的来说,方岳在这首《题司理采芙蓉图》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现实的忧虑。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人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整体风貌。
去完善